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桑柴火烘法

桑柴火烘法

外科外治法之一,灸法的一种。见《外科大成》卷一。又名桑枝灸法。适用于痈疽初起肿痛,坚而不溃或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者。有解毒止痛,消肿散瘀助阳生肌之效。其法:用新桑枝或桑木枝,劈如指粗,约九寸长,一头燃着吹灭,用火向患处烘烤,火尽再换。每次烘三、四枝,每日烘二、三次,以知热为度。

猜你喜欢

  • 疮毒

    痘疮的病因。《痘疹方论》:痘疮“凡身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疮毒未尽,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

  • 生地黄黄连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生地黄、赤芍药、当归、川芎、黄连、黄芩、栀子、防风。水煎服。治失血后燥热瘛疭,脉数盛者。

  • 夏日沸烂疮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疿疮。见该条。

  • 开元写本本草经集注序例残卷

    书名。本书是根据敦煌出土唐人抄录的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例部分的影印本。参见本草经集注条。

  • 手背疔

    病名。出《治疗大全》。即手发背。见该条。

  • 臭椿子

    见《江苏药材志》。为凤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 酒渴

    ①渴证之一。因饮酒过多所致。《证治要诀·拾遗门》:“酒渴者,干葛调五苓散。”参见渴条。②消渴病之一种。又名酣饮。《类证治裁·三消》:“有酒渴,由嗜酒积热烦渴,专嗜冷物,乌梅木瓜汤。”详酣饮条。

  • 舌旁

    舌之两侧部。属肝胆。见舌条。

  • 夜啼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婴儿初生在未满月时,日间安静,夜间时有啼哭不安,持续不停,至天明又转安静。《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热……”。如见夜啼

  • 春尖花

    见《重庆草药》。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