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权度

本草权度

综合性医书。3卷。明·黄济之撰。刊于1535年。书名本草,实际上以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脉、因、证、治为主,前有五脏虚实脉法、脉体升降图、经络图、十四经穴等内容。编次不同于一般临床综合性医著,辨证颇多心得,治法亦较简要。

猜你喜欢

  • 奇经八脉考

    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78年。本书论述奇经八脉,李氏考证历代有关文献,对十二正经以外的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奇经的循行和主病等,分别进行了整理和说明,并提出了个人的

  • 阴中

    外生殖器。《素问·至真要大论》:“阴中迺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

  • 膨胀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荔枝草之别名,详该条。

  • 鬓脚

    亦作鬓角,位于耳前方鬓发下垂处。

  • 癌发

    病名。《外科启玄》卷四:“此疮发于神道、灵台二穴,乃督脉并膀胱经,多血少气。初起时不作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烂。二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生。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皮

  • 惊风

    病名。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即惊厥。以搐、搦、掣、颤、反、引、窜、视等八个主要证候为其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7岁以上的则逐渐减少,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变化极快,多危及生命。唐以前将本病归入痫证

  • 放痧法

    又名刺痧法。主治实热痧毒深入血肉中,有青筋、紫筋现于肘弯、腿弯者。用消毒三棱针于曲池、委中直刺或斜刺,放出紫黑血,使痧毒有所泄,然后根据痧症用药。若未现痧筋者,可用手蘸水拍之即现。余如手足十指尖或指背

  • 血分证

    热病最深重的阶段。多从营分传来,以伤阴、动风、动血、耗血为特征。症见热甚、神昏谵语,或抽搐、吐血、衄血、便血、斑疹色紫黑,舌色深紫或绛,脉细数等。包括心、肝、肾受病证候。外科疮疡阳证,也常有血分热毒之

  • 十种丹毒

    古代十种丹毒所起形候。见《证治准绳·本事方》。包括飞灶丹、古灶丹、鬼火丹、天火丹、天灶丹、水丹、葫芦丹、野火丹、胡漏丹和烟火丹。

  • 牙床

    又称牙槽,牙齿根部着床于其中,故称。包括牙周膜、牙龈、牙槽骨等组织。有上下牙床之分。具有固定牙齿的作用。阳明胃与大肠经循行于此。《医学入门》:“以牙床属胃,牙齿属肾。”即牙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