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阳明府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府病条。
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即脾冷涎多。详该条。
见《广东新语》。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同单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枇杷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扬穴。《灵枢·寒热病》:“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马莳注:“如不得汗,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盖太阳为三阳也。”
出《新修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炮川乌(去皮脐)一两,荆芥穗二两。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热水送下,有痰空腹服,日三至四次;无痰早晨服。治诸风缓纵,手足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眉目瞤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紫珠之别名。②见《安徽中草药》。为墨旱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皮色枯槁无华。见于久病、津液气血严重耗损的患者。《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参夭然不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