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元

猜你喜欢

  • 湿热眩晕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感受湿热时邪所致。证见头晕目眩,自汗,面垢背寒,口渴欲饮,小便黄赤,或见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热化湿。用人参白虎汤、黄连香薷饮等方。参见眩晕条。

  • 知命丸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 横剑翳内障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横翳内障,详该条。

  • 滞热丹毒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又名伤食发丹、食滞丹毒。小儿丹毒之一。多因小儿乳食过多,不能运化,蕴热于内,达于肌表而生。初发形若赤游丹,游走缓慢,且见发热面赤,口酸,舌有黄苔,治宜先消滞,服保和丸,余

  • 内伤牙衄

    病证名。指胃中实热或阴虚火炎所致的牙齿出血。《症因脉治》卷二:“内伤牙衄之症,身无表邪,牙龈出血,一涌而上,来血甚多,此阳明经牙衄之症;若身无表邪,牙龈时或出血,来血不多,久而不愈,肌肉消瘦,此少阴经

  • 顺逆生翳

    病证名。症与逆顺生翳相同,但《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认为:“翳自上而生下者为逆,自下生上者为顺。”与《银海精微》等的见解相反。参见逆顺生翳条。

  • 小儿木舌

    小儿舌肿硬而不灵活,《幼幼新书》又名初生木舌。《圣济总录》:“小儿木舌者,以心气蕴热,热气随脉上至于舌,则舌木胀起,渐渐肿大,满口塞喉,若不急治,便至危殆。”参见木舌条。

  • 欠舌风

    病名。又名吹舌喉风。系因心血亏而火易动,肺气盈而水不升所致。症见喉风而面白,舌向上、或破或不破者(《咽喉经验秘传》)。治宜滋阴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参见吹舌喉风、阴虚喉风条。

  • 文永周

    【介绍】:清眼科医家。四川万县人。因目病弃儒习医,攻读《审视瑶函》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等。认为目疾莫不由脏腑而达诸外,可由四诊而明其证因,由此遵方修合、加减用药,既疗内病,变愈目疾。撰《

  • 胃腔。《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