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曼陀罗叶

曼陀罗叶

《中药大辞典》:曼陀罗叶

药材名称曼陀罗叶

拼音Màn Tuó Luó Yè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毛曼陀罗等的。7~8月间采收,晒干或烘干。

化学成分白曼陀罗叶含总生物碱0.22~0.55%;其中有天仙子碱、天仙子胺和阿托品。

毛曼陀罗叶含总生物碱0.16~0.505%;其中主要的是天仙子碱和天仙子胺,还有红古豆碱、陀罗碱、7-羟-3,6-双巴豆酰氧基托烷等。

欧曼陀罗叶含总生物碱0.06~0.45%,其组成主要是天仙子胺、天仙子碱、阿托品、红古豆碱、陀罗碱、7-羟-3,6-双巴豆酰氧基托烷等。叶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昼夜间有变化,晚23点后增加,晨7点后减少。

紫花曼陀罗含生物碱天仙子胺和天仙子碱;叶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较少。

性味《现代实用中药》:"苦辛。"

功能主治治喘咳,痹痛,脚气,脱肛。

①《现代实用中药》:"叶之浸剂,对痉挛性咳嗽,喘息,慢性气管枝炎咳嗽有效。"

②《中药新编》:"治疝痛,胃酸过多,肝脏痛,鼓肠,肺痨夜汗,妇人痛经。"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煎汤洗,治诸风,寒湿,脚气,脱肛。镇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分;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涂。

复方①治喘息:曼陀罗叶少许,和烟草中,吸其烟。(《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顽固性溃疡:曼陀罗鲜叶,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开水或米汤冲泡,然后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外治皮肤痒起水泡:曼陀罗鲜叶适量,捣烂取汁抹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瘘管:曼陀罗叶对瘘孔有吸脓和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法取曼陀罗叶用冷开水洗净,在叶上用针钻成多数小孔,置叶子消毒碗内,用煮沸米汤冲泡后备用。按外科常规消毒创口,依瘘孔情况贴上经上述处理的曼陀罗叶。若要求多吸脓者,取叶之背面(即叶脉隆突面)接触创口;要求多长肉芽者,则取叶之正面(即细致面)接触创口,然后盖上纱布,每天换药1~2次。试用于7例慢性骨髓炎合并瘘孔患者,病程短者为半月,最长为14年,多数用过骨质搔爬术和抗菌素治疗无效。用此法治疗结果,4例痊愈,3例显着有效,疗程最短者7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曼陀罗叶

药材名称曼陀罗叶

拼音Màn Tuó Luó Yè

英文名Datura Leaf

出处出自《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和毛曼陀罗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tura metel L. Datura innoxia Mill.

采收和储藏:7-8月间采收,儿用,亦可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一年草本,高30-100cm。全株近无毛。茎直立,圆柱形,基部木质化,上部呈叉状分枝,绿色,表面有不规则皱纹,幼枝四棱形,略带紫色,被短柔毛。叶互生,上部叶近对生;叶柄长2-5cm;叶片宽卵形、长卵形或心脏形,长5-20cm,宽4-15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不对称,边缘具不规则短齿、或全缘而波状,两面无毛或被疏短毛,叶背面脉隆起。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花梗长约1cm,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状,长4-6cm,直径1-1.5cm,淡黄绿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整齐或不整齐,先端尖,花后萼管自近基部处周裂而脱落,遗留的萼筒基部则宿存,果时增大呈盘状,直径2.5-3cm,边缘不反折;花冠管漏斗状,长14-20cm,檐部直径5-7cm,下部直径渐小,向上扩呈嗽叭,白色,具5棱,裂片5,裂片5,三角形,先端长尖;雄蕊5,生于花冠管内,花药线形,扁平,基部着生;雌蕊1,子房珠形,2室,疏生短刺毛,胚珠多数,花柱丝状,长11-16cm,柱头盾形。蒴果圆球形或扁球状,直径约3cm,外被疏短刺,熟时淡褐色,不规则4瓣裂。种子多数,扁平,略呈三角形,熟时褐色。花期3-11月,果期4-11月。

一年生草本,高1-2m。有恶臭,全株被白色细腺毛及短柔毛。茎粗壮,直立,圆柱形,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呈叉状分枝,灰绿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广卵形,长8-20cm,宽5-12cm,先端急尖,基部斜心形,全缘或呈微波状,背面叶脉隆起。花大,直立或斜升,长15-20cm,直径7-8cm,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具5棱;花萼筒部有5棱角,先端5浅裂,花后自近基部断裂,宿存部分椭果实而增大并向外反折。蒴果生于下垂的果梗上,近圆形,密生柔韧针状刺并密被短柔毛,熟时先端不规则裂开。种子多数,肾形,淡褐色或黄褐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

性状性状鉴别 (1)白曼陀罗叶 叶多皱缩卷曲,灰绿色或灰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广卵形,长8-20cm,宽6-14cm,先端渐尖,基部稍圆或近于截形,不对移,全缘或每边具3-4浅锯尖,基部稍圆或近于截形,不对称,全缘或每边具3-4浅锯齿,侧脉4-6对,约成45°角离开中脉至近缘处向上弯曲,中脉与侧脉在下面突起;叶柄近圆柱形,长2-3cm,上面中央有浅槽。气微酸臭,味苦。

(2)毛曼陀罗叶 叶广卵形,长6-28cm,宽4-2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截形或楔形,少阔楔形,显着不对称,少有对称,全缘或呈不规则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有缘毛,上面疏有白色柔毛,脉上较密,下面密被白色柔毛,脉上龙密,侧脉7-10对,成60°-80°角离开中脉直达裂片先端,中脉及侧脉下面突出;叶柄近圆柱形,长2-16cm,微紫色,密生白色柔毛。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1)白曼陀罗叶 淡绿色或黄绿色。①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14-28μm;砂晶较少;小棱晶少见。②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气孔不等式,下表皮气孔常瘪缩,为其特征。③多细胞非腺毛少见,常折断,壁具疣点。④腺毛很少见,腺头多细胞,柄单细胞。⑤叶的柄断碎片,具不等面型构造,栅栏细胞1列。

(2)毛曼陀罗叶 棕绿色。①草酸钙簇晶多数,直径至28μm以上。②表皮细胞垂周壁多少弯曲,气孔不等式。③多细胞非腺毛除基部细胞外,均有明显疣状突起。④腺毛有2种:腺头单细胞,柄2-4细胞者为多;腺头3-4细胞,柄单细胞者较少见。⑤叶的横断碎片可见簇晶存在于邻近栅栏组织的海绵组织中。

化学成分1.白曼陀罗 叶含莨菪碱(hyoscyamine),天仙子碱(scopolamine)即工莨菪碱(hyoscine)[1,2],白曼陀罗碱(datumetine),阿托品(atropine)[3],白曼陀罗素(datumetelin)[4],白曼陀罗素C、D、E、F、G[5],白曼陀罗灵(datumelin),[6],曼陀罗灵(daturilie)[7,8],曼陀罗灵醇(daturilinol)[9],魏察白曼陀罗素(withametelin)[10],魏察白曼陀罗素B[11]、C、D、E[12],断魏察白曼陀罗素(secowithametelin)[13],12-去氧魏察曼陀罗内酯(12-deoxywithastramonolide),印度小酸浆醇(physalindicanol)A[11]及N-(对-羟基苯乙基)-对-羟基挂皮酰胺[N-(p-hydroxyphenyle-thyl)p-hydroxycinnamamide][12]。

全草含白曼陀罗素A、B[14]。

2.毛曼陀罗 叶中含东莨菪碱,莨菪碱,陀罗碱(meteloi-dine)及黄酮类成分:槲皮素-7-葡萄糖-3-槐糖甙(quercetin-7-glu-cosideo-3-sophoroside),槲皮素-7-葡萄糖-3-葡萄糖半乳糖甙(quercitin-7-glucoside-3-glucogalactoside)及其咖啡酸,对香豆酸酯。山柰酚-7-葡萄糖-3-葡萄糖半乳糖甙(kaempferol-7-glucosi-do-3-glucogalactoside)[15]及其咖啡酸酯。还含酪胺(tyramine),去水阿托品(apoatropine),阿扑东莨菪碱(aposcopolamine)[16]。

同属植物曼陀罗叶中含左旋天仙子胺即左旋莨菪碱(hyoscyamine),左旋天仙子碱(seopolamine)即左旋东莨菪碱(hyoscine),外消旋托品酸(troic acid)[1],红古豆碱(cuscohy-grine)[18],曼陀罗甾内酯(daturalactone),维他曼陀罗内酯(vitsa-grine)[18,曼陀罗甾内酯(daturalactone),维他曼陀罗内酯(vitas-tramonolide)[19],山柰酚(kaempferol),白杨酮类成分: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白杨素(chrysin)柚皮素(naringen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min)[20]。全草主含天仙子胺,另含天仙子碱即或莨菪碱,去水阿托品,托品碱(tropine),陀罗碱,巴豆酸伪莨菪醇酯(tigloiline),3α,6β-ditigloyloxytro-pane),3α,6β-二巴豆酰氧基莨菪烷-7-β-醇(3α,6β-ditigloyloxytro-pane-7-β-ol)[21]。还含阿扑天仙子碱(apohyoscine),α-颠茄次碱(α-bellabonnine),β-颠茄次碱(β-belladonnine),2,6-二羟基莨菪烷(2,6-dihydroxytopane),茵芋碱(skimmianine)[22],阿托品,去甲阿托品(noratropine),去甲天仙子胺(norhyoscyamine)[23]有天仙子碱N-氧化物(hyoscine N-oxide)[24].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镇咳平喘;止痛拔脓。主喘咳;痹痛;脚气;脱肛;痈疽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0.6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复方①治喘息:曼陀罗叶少许,和烟单中,吸其烟。(《现代实用中药》)②治顽固性溃疡:曼陀罗鲜叶,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于水或米汤冲泡,然后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③外治皮肤痒起水泡:曼陀罗鲜叶适量,捣烂取汁抹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1.《现代实用中药》:叶之浸剂,对痉挛性咳嗽,喘息,慢性气管枝炎咳嗽有效。

2.《中药新编》:治疝痛,胃酸过多,肝脏痛,鼓肠,肺锗夜汗,妇人痛经。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煎汤洗,治诸凤,寒湿,脚气,脱肛。镇痛。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曼陀罗叶对瘘孔有吸脓和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法取曼陀罗叶用冷开水洗净,在叶上用针钻成多数小孔,置叶于消毒碗内,用煮沸米汤冲泡后备角。按外科常规消毒创口,依瘘孔情况贴上经上述处理的曼陀罗叶,若要求多吸脓者,取叶之背面(即叶脉隆突面)接触创口;要求多长肉芽者,则取叶之正面(即细致面)接触创口,然后盖上纱布,每天换药1-2次,试用于7例慢性骨髓炎合并瘘孔患者,病程短者为半月,最长为14年,多数用过骨质搔爬术和抗菌素治疗无效。用此法治疗结果,4例痊愈,3例显着有效,疗程最短者7天。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橙叶

    《中药大辞典》:橙叶药材名称橙叶拼音Chénɡ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化学成分橙叶含挥发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柠檬醛和柠檬烯等。功

  • 鸡嗉子花

    药材名称鸡嗉子花拼音Jī Sù Zǐ Huā别名牛舌片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细毛火烧兰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全体具细毛。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

  • 菱壳

    《中药大辞典》:菱壳药材名称菱壳拼音Línɡ Ké别名菱皮(《滇南本草》),乌菱壳(《纲目》),风菱角(《医宗汇编》)。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皮。功能主治

  • 水莲沙

    《中药大辞典》:水莲沙药材名称水莲沙拼音Shuǐ Lián Shā别名栒刺木、岩楞子(《中国树木分类学》),高山带子白马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平枝灰栒子

  • 香果树

    药材名称香果树拼音Xiānɡ Guǒ Shù英文名Henry Emmenopterys别名大猫舌、紫油厚朴、叶上花、小冬瓜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香果树的

  • 野黄瓜

    《中药大辞典》:野黄瓜药材名称野黄瓜拼音Yě Huánɡ Guā别名家莫里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纵肋人字果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厘米左右。根须状。茎纤细,柔软

  • 铜锤草

    《中药大辞典》:铜锤草药材名称铜锤草拼音Tónɡ Chuí Cǎo别名大酸味草(《广州植物志》),大老鸦酸、地麦子(《贵州民间药物》),紫酢浆草(《四川中药志》),红花柞浆草、大咸

  • 狗尾花

    药材名称狗尾花拼音Gǒu Wěi Huā别名细叶假花生(《南宁市药物志》),大叶青(《闽南民间草药》),通乳草、中蝶草、山道根、木假地豆(《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豆科植物假地豆的

  • 梵天花根

    《中药大辞典》:梵天花根药材名称梵天花根拼音Fàn Tiān Huā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根。性味甘苦,温。①《福建民间草药》:"甘,温。"

  • 桂丁

    《中药大辞典》:桂丁药材名称桂丁拼音Guì Dīnɡ别名肉桂子(《百草镜》),桂子(《中药志》),桂丁香(《上海饮片炮制规范》)。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10~11月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