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伤寒发微条。

猜你喜欢

  • 脏腑标本药式

    本草著作。题金·张元素撰。1卷。此书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所载《腑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的内容。以五脏六腑为纲,述其本病、标病,以泻、补、寒、发等治法为目,类别有关药名。《本草纲目》所载未记撰人,此

  • 白芜荑

    出《太平圣惠方》。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 发眉疮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多由心肝二经热毒上攻,蕴结不散所致。发于眉至额部,初起肿胀,色黑质硬,剧痛;甚则闷乱呕逆,溃烂成疮。治宜泄火解毒。内服清瘟败毒散,外敷止痛拔毒膏。

  • 外候答问

    书名。12卷。陆锦燧辑于1920年。本书是一种证候诊断学著作。书中以问答体例先论脉诊、舌诊,其次按人体身形各部依次论述其相应的证候。所提问语皆以证候为主,答语则剖析该证候所属的阴阳、脏腑、病原及有关预

  • 句骊客

    【介绍】:三国魏针灸医生。高句骊国(今朝鲜)人。佚名。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善用针,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其妙如此。

  • 石决明汤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六方。生石决明、僵蚕、防风、穿山甲、连翘、羌活各一钱,乳香、甘草、金银藤、黄连、当归尾、大黄、天花粉各八分。酒、水煎,空腹服。治颈项坚肿木硬,口躁舌干,恶心烦渴,便秘。

  • 阴虚胃脘痛

    证名。多由病延日久,或郁火伤阴所致。《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症见脘痛时作,缠绵难愈,舌红口干,时或嘈杂,大便干结等。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泄肝,切忌香燥疏气,

  • 祝源

    【介绍】:清末医生。字春渠。渺水(浙江海盐县西南)人,于1874年辑有《人身谱》1卷、《歌方集论》4卷,1891年刻行。

  • 开窍

    ①指五脏通应于体表的外窍。藏象学说认为体表孔窍无论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均与五脏相通应,故《金匮真言论》有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耳”、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灵枢·脉度

  • 伤寒论章句方解

    书名。6卷(章句4卷,方解2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