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时气咳嗽

时气咳嗽

病证名。指咳嗽由感受时行杂气所致者。《杂症会心录·时气咳嗽》:“今夫天之杂气有各种,人之感受有轻重,其来也无时,其著也无方。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如秋冬之交,咳嗽一症,遍于四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者,此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其初起恶寒发热,咳嗽咽干鼻塞声重头痛身痛,脉浮而数,或细而数。”又称时行嗽,详咳嗽、时行嗽等条。

猜你喜欢

  • 素灵杂解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 无犯胃气

    治则之一。指治病不宜妄用攻伐、苦寒等药物戕伤胃气。人以胃气为本,“纳谷者昌,绝谷者亡。”胃气足则元气易复,胃气伤则病难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

  • 室女经来复断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室女天癸已至,复止不来,此系先天精血不足,或十岁左右多病,冲任衰弱,气血未充,故来而复断也。不必用通经药。治法当滋养阴血,补脾和胃,则经血自期而下矣,宜服大补二天膏。”(熟

  • 曲江桑波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著有《医学史甘露长河》,未见传世。

  • 厘孳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 香白芷

    见《夷坚志》。为白芷之处方名,详该条。

  • 颐(yi 夷)

    解剖部位名称。“颔、颐,颌也。南楚谓之颔;秦晋谓之颌。颐,其语通也”(《方言》)。泛指下颌骨,俗称下巴。又“颔者,口含物之车也。”(《释名》)。故后世把下颌近颊车部称作颐。如发颐即是。

  • 皮内针疗法

    又称埋针疗法。是指将皮内针浅刺穴位皮下并留置较长时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首先应选以易于固定而又不影响肢体活动处(如背部、四肢或耳部等)的穴位。如用颗粒式或环式皮内针,可横刺;如用揿针,则直刺

  • 守宫

    出《尔雅》。为壁虎之别名,详该条。

  • 平旦服

    即早晨空腹服药。详空腹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