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时毒

时毒

病名。泛指时邪疫毒客于三阳之经的疾患。见《景岳全书·杂证谟》。①瘟疫的一种。即大头瘟。《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大头瘟,……亦谓之时毒。”详见大头瘟条。②指温热病之兼毒者,包括温毒痄腮发颐温毒发斑,温毒喉痧等。《重订广温热论·论温热兼症疗法》:“其六兼毒,病名温毒,一名热毒,通称时毒。”参各该条。③指时行与暴温发斑。《医学入门》卷三:“伤寒阳症发斑谓之阳毒春温发斑谓之温毒,夏热发斑谓之热毒,时行与暴温发斑谓之时毒。”参见条。

猜你喜欢

  • 肝虚汗

    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肝虚而致自汗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由肝虚而汗,则必禁其疏泄,宜白芍汤。”参见自汗条。

  • 球子草

    ①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蜈蚣之别名。②见《广州植物志》。为鹅不食草的别名。各详该条。

  • 消补并用

    消法和补法同时并用的方法。一般用于虚实并见的证候。如心下痞满、饮食不振、神气怠倦、大便不畅,用枳实消痞丸。

  • 胠胁痛

    证名。指腋下至胁部疼痛。出《素问·气交变大论》。详胠胁肋痛条。

  • 调和荣卫汤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陈皮、独活各一钱,赤芍药、白芷、乌药、大茴香、黄芪各八分,炙甘草、红花各五分。水煎后,入酒一杯服。治流注初起,气血凝聚,结肿不散者。

  • 脚膝出臼

    病名。即髌骨脱臼。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又名膝头骨出臼,膝盖骨离位,膝骱出。因跌扑、扭闪所致。膝部明显肿胀、疼痛,膝关节呈半伸屈位,步履艰难,一般髌骨向外侧移位者较多见。宜用推膝盖归原手法复位,抱膝

  • 单伏

    一手伏脉。详伏脉条。

  • 独行

    治法之一。指疾病深重的,要集中药力,针对标病或本病进行治疗,以解决主要矛盾。《素问·标本病传论》:“甚者独行。”

  • 跟疽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土栗。详该条。

  • 会宗

    经穴名。代号SJ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郄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之桡侧缘;或于支沟穴尺侧约一横指取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