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肩井两穴的合称。详见两间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还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身体头面突然浮肿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身面卒浮肿者,亦水病之候也。此由肾脾虚弱之所为也。肾主于水,今肾虚,故水妄行,脾主于土,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流溢散入皮肤,全身面卒然浮肿也。”症还常
郁证之一,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因风邪侵袭,郁而不散所致。症见头痛目胀,项背拘急,鼻塞身重,皮膜顽麻,瘾疹瘙痒,或恶寒壮热。《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风邪袭人而郁,头痛目胀,鼻塞声重者是。”治宜疏散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即荠菜。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府,见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著有《备急仙方》,未见。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黄锁梅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