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拦路虎

拦路虎

《中药大辞典》:拦路虎

药材名称拦路虎

拼音Lán Lù Hǔ

别名喉痛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毛茛科植物拦路虎。秋季采收。

原形态藤本。茎细长,有纵条纹。3出羽状复叶,对生,有长柄,长约3厘米,常卷曲;小叶有短柄,长约0.3厘米,叶片线状披针形,质薄,长5~8厘米,宽1~1.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基出脉3条。

生境分部生于丛林中或路旁,分布贵州等地。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解毒,清热利尿。

复方①治脚气水肿:拦路虎五钱。煨水服。

②治喉痛:拦路虎一钱。泡开水慢慢咽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拦路虎

药材名称拦路虎

拼音Lán Lù Hǔ

英文名Root of Clark Clematis

别名喉痛药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平坝铁线莲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clarkeana Lé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平坝铁线莲,木质藤本,长约2m。茎圆柱形,棕黑色或在幼时灰棕色,有短柔毛及纵沟纹。叶对生,三出复叶;叶柄长4-6cm,幼时被短柔毛;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2cm,宽2-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整齐的浅锯齿或部分全缘,两面近无毛或下面叶脉有短柔毛,基出主脉3条,上面微凸,下面隆起;小叶柄长3-10mm。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无毛;两性花,常有3朵,花序梗长1-2cm,在分枝处有1对鳞状苞片,花梗长1-2cm,无毛;萼片4,卵状长方形,长约1.2cm,宽约5mm,淡黄色,钟状,直立,外面被短柔,内面仅先端被疏柔毛,边缘被白色绒毛;花瓣无;雄蕊多数,与萼片等长,花丝两侧及背面被柔毛,内面无毛,花药线形,无毛;心皮及花柱被柔毛。瘦果卵形,被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2-2.5cm。花期10-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2900m的山坡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中部、云南西北部。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通经下乳。主主治咽喉肿痛;水肿脚气;湿热淋证;闭经;产妇乳汗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山麻根

    药材名称山麻根拼音Shān Má Gēn别名龟叶麻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悬铃木叶苎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tricuspis (Hance)Makino[B.platyp

  • 马牙贯众

    药材名称马牙贯众拼音Mǎ Yá Guàn Zhò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华北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pachyphlebium C.Ch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

  • 木瓜核

    《中药大辞典》:木瓜核药材名称木瓜核拼音Mù Guā Hé别名木瓜子(《普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种子。功能主治《纲目》:"治霍乱烦躁气急,每嚼七

  • 大狼把草

    药材名称大狼把草拼音Dà Lánɡ Bǎ Cǎo别名狼把草、接力草、针线包、一包针、外国脱力草、针线包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狼把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frondosa L.

  • 女贞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贞子药材名称女贞子拼音Nǚ Zhēn Zǐ英文名FRUCTUS LIGUSTRI LUCIDI别名爆格蚤、冬青子[河北、江苏、福建、广西、云南]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

  • 昆明鸡血藤

    《中药大辞典》:昆明鸡血藤药材名称昆明鸡血藤拼音Kūn Mínɡ Jī Xuè Ténɡ别名网络鸡血藤(《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黄藤、蓝藤(《湖南野生植物

  • 红牛毛刺

    药材名称红牛毛刺别名腺毛莓、雀不站、红毛草来源蔷薇科红牛毛刺Rubus adenophorus Rolf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性味甘、涩,温。功能主治和血调气,止痛,

  • 甘薯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薯药材名称甘薯拼音Gān Shǔ别名白薯、红薯、红苕、番薯、地瓜来源旋花科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以根、藤入药。生境分部各地栽培。性味甘、涩,微凉

  • 红豆

    《中药大辞典》:红豆药材名称红豆拼音Hónɡ Dòu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秋末冬初采种子,备用。原形态红豆树,又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乔木,高9~

  • 菊花苗

    《中药大辞典》:菊花苗药材名称菊花苗拼音Jú Huā Miáo别名玉英(《金匮玉函方》)出处《得配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幼嫩茎叶。初夏采,阴干。性味《本草求原》:"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