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生产手册》。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蝎子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风赤疮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痧证之一。《疫痧草·辨论疫邪由来》:“疫痧者,疫毒直干肺脏,而喉烂气秽,甚者直陷心包,而神昏不救,瞬息之间,命遂夭殂,毒气传染,枉死甚众。”参见烂喉痧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
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
见《滇南本草》。为樗白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雀目。详该条。
病名。见佚名《广勤轩遗稿》。系痘疮入眼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