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托法

手托法

正骨手法。《伤科汇纂》卷五:“夫颌颏脱下,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将患人口张开,医者以两手托住下颏,用左右大指,入患人口内,将大牙揿住,用力往下一揿,复往里送上,即入臼矣。随用绢带兜颏于顶上,半时许即愈。”即下颌关节脱臼的整复方法。

猜你喜欢

  • 赖尿郎

    见《本草便读》。为桑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 与“腧”、“输”通,指腧穴。《素问·金匮真言论》:“俞在颈项。”又专指背俞穴。

  • 手太阴之正

    出《灵枢·经别》。即手太阴经别。详该条。

  • 痘疹闷乱

    病证名。痘疹神识不清的一种表现。《痘疹心法》:“谵妄、狂扰而烦躁者,谓之闷乱。”一般为湿热、痰浊或瘀血阻塞心包,扰及神志所致。治以清热化湿,豁痰消瘀为宜。烦热闷乱,宜清心解毒,用导赤散加银花、连翘、山

  • 龙唇发

    病名。唇疮肿起,发于上唇者名龙唇发,发于下唇者名驴嘴风。《重楼玉钥》卷上:“若上唇赤肿直长出者,名龙唇发。”多由心经火毒上冲所致。治宜清心泻火,消肿解毒。方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凉膈散等加减。参见鱼口风条

  • 肠鸣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腹鸣。《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内经》肠鸣有五。一曰脾虚。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枳实理中汤加木香。二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六君子汤加木香。三曰邪在大

  • 儿门

    产儿的门户,即妇女阴道外口。

  • 雀舌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此症舌上复生小舌。心经郁热也。”因所生小舌状若雀舌,故名。发于左侧者,名左雀舌;发于舌右侧者,名右雀舌。《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心膈蕴积热毒,感风热,气郁劳苦而生,或上或

  • 湿疥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脾经湿热偏盛所致。患处灼热痒痛,瘙痒,搔后则流黄水,甚至流黑汁。治宜内服苍术膏。类似湿疹。

  • 右端正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左手中指远端指骨的尺侧边。用掐法,能止吐。《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掐法》:“端正在右者,中指端右侧,掐之止吐。”《小儿推拿广意·中卷·杂症门》:“眼左视,掐右端正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