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喉科心法》:“时痛时止,微红微肿,或不红肿。每遇劳动及服凉药则更甚。兼现食少困倦,少气懒言,唇淡面白,二便调和,身微热,或时热时退,手足心更热诸症。此中气不足,虚火泛上也。法当补中益气为主。
病名。①指咳则心痛、咽梗或肿者。《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治用桔梗汤;心经火郁者,用导赤各半汤、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风温袭肺,引动心包火逆者,用心咳汤
经穴名。代号SJ3。出《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输(木)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并有手背静脉网和第四掌背动脉通过。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
中药配伍禁忌的一类。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相反。据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苦参、玄参、
《证治准绳·女科》卷三方。白豆蔻、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仓米(土炒)一升。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至七十丸,生姜煎汤送下。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及反胃呕吐。
即咽唾。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①《洁古家珍》方。天南星、半夏各一两,橘皮二两。为粗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参、生姜煎汤送下。治咳嗽痰喘。②《卫生宝鉴》卷十一方。肉桂、草乌头各一字,半夏五钱。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
见《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为砂仁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