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循经考穴编》作商盖。即督俞。见该条。
【生卒】:约1470~1550【介绍】:明代官吏兼医生。字希道,自号玉华子。海阳(今广东潮安)人。1502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等官职。喜好医方,通医术,为人治病效果较好,编有《程斋医抄》一书。
见《福建中草药》。为蟛蜞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也称淋病或淋证。指小便涩痛,滴沥不尽,常伴见溲行急迫、短数者。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医学入门·淋》:“淋,小便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滴滴不断。”多因湿热结聚,流注膀胱,或中气下陷,肾虚
即润肺化痰。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家。撰有《广黄帝本行记》,已佚。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症因伤寒遗毒不散,八、九日后,喉中肿闭,皆因热毒入于心脾二经之故。急服四七汤二、三剂。”参见喉闭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木瓜之处方用名,详木瓜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穴名。见犊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