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阳气亢盛之极。食,腐蚀、消耗。①阳气过亢,火热耗气,使正气衰弱。②辛热壮火之药,亦能使精气耗损。
①见《云南中草药》。为龙须草之别名。②见《江苏中药名实考》。为梗通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疠疡机要》卷上。即疠风。见该条。
古病名。又名漏风。《素问·病能论》:“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病名曰酒风。”详漏风条。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胸痞者,由寒气客于脏腑,气上冲胸,心下胀满,胃脘作痛,饮食不进。经曰:脏寒生满病是也。治宜温中和胃,除满去胀为要,佐以养血安胎,……宜理气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白附子之药材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苦参二两,蔓荆子、赤茯苓、山药、白芷、荆芥、防风、白附子、川芎、生栀子、何首乌、白蒺藜、皂角、炮川乌、黄芪、赤芍药、独活、羌活各五钱,炮草乌一钱五分。为细末,麦面
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小儿多患之,小儿形气未充,脏腑柔弱,易为外邪所感,邪毒虽不盛,然常留滞咽喉,凝聚不散,肿而为蛾。《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症见喉核一侧或两侧肿大,触之石硬,微疼
针对表有风寒,内有水饮证的治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以麻桂散表邪,半夏、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