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腹痛

小腹痛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少腹痛,指下腹部疼痛。《医林绳墨·腹痛》:“若自脐以下而腹作痛者,名曰小腹痛。”《景岳全书·杂证谟》:“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热,或食或虫,或血或气逆,皆有之。凡闭结者,利之下之,当各求其类而治之。”《证治汇补·腹痛章》:“小腹至阴之位,厥阴所属,有沉寒下虚,有积热内郁,或忿怒所至,或房劳损伤,俾中上二焦清纯之气,下陷于至极之地,郁久不舒,痛连阴器,久则元气愈虚,不能归复本位,所以痛无止耳。然肝主疏泄,不利峻补,总宜调补气血为主。”治疗如气滞四磨汤血瘀手拈散寒郁以二陈汤加干姜吴萸苍术厚朴热郁四逆散黄连、山栀、香附黄芩;沉寒以理中汤加附子肉桂、吴萸、茴香;气陷以二陈汤加升麻柴胡、干姜、当归;若醉饱行房,小腹胀痛,用当归、芍药、川芎、柴胡、青皮、吴萸、甘草之类。参见腹痛、少腹痛条。

猜你喜欢

  • 羊毛瘟证论

    书名。又名《瘟证羊毛论》。清·随霖撰于1795年。随氏认为羊毛瘟属于伏气温病,虽不多见,较易误诊误治,遂撰此书以详论本病证治。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 王启元

    【介绍】:见王开条。

  • 始胚

    妇女怀胎一月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名始胚。”

  • 蛔虫扰胃吐

    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

  • 木笔花

    出《蜀本草》。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 金顶龙芽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 王氏博济方

    见博济方条。

  • 原穴

    经穴分类名。原,即本原,原气的意思。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穴位称为原穴。原气与三焦有密切关系,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导源于肾间动气,通达全身,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脏腑病变,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

  • 十二原

    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

  • 浚川散

    即大圣浚川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