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理例》卷六:“老咽痛,日晡甚,以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黄柏、知母,数剂而愈。”泛指长期不愈的慢性咽痛。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上。喉风之因于酒毒者,故名。症见喉关内肿痛色红、或黄、饮食难咽,面部红赤,或目睛上视,发热恶寒,头痛项强。治宜清热除湿,解酒毒。用葛根、栀子、花粉、茵陈、车前草、丹皮、枳椇子、薄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狗尾草,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十方。生地黄一钱五分,当归一钱,柴胡八分,牛蒡子、白蒺藜、天花粉、葛粉、薄荷、防风、川芎、密蒙花、谷精草、草决明、菊花各七分,栀子、羌活、木贼草各五分,黄连三分,生姜一片。水煎服。治痧痘
病名。①指太阳蓄血症。多由太阳病不解,瘀热随经,内结膀胱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
【介绍】:清末医家。字道吾。江西清江人。研习《伤寒论》颇多体会,以为临证应先明主证,参以兼证,再参脉候,按法处方,治多获良效。撰有《伤寒论类证》10卷,《伤寒类脉》3卷,《伤寒类方》2卷。合为《澄园医
【介绍】:元代医生。与孙永贤合著《永类钤方》。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见足三里条。
病证名。小儿浮肿一种类型。因胆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胆气郁结,水湿内停,化而为热,湿热相蒸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口苦咽干。治宜利胆消肿。用小柴胡汤合五皮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