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疳眼

小儿疳眼

病名,指小儿疳积诱发眼疾。见《卫生宝鉴》卷十,又名疳眼小儿疳眼外障小儿疳伤眼目疳毒眼疳病攻眼症疳疾上目。其发病多因脾胃亏损,精血不足,目失濡养,肝热上冲所致。眼部干涩羞明白睛失去润泽,黑睛生翳,溃穿可成蟹睛旋螺突起,甚致珠塌失明,相当于今之角膜软化症。治宜结合全身情况,用健脾清热,杀虫消疳,养肝明目等法。可选服肥儿丸猪肝散等方加减,并配合捏脊,针刺四缝,灸足三里肝俞肾俞等疗法。

猜你喜欢

  • 膜入瞳神

    病证名。指翳膜侵及瞳神者。《眼科易知》:“膜入瞳神者,因黑白睛上生疮而起,愈后疮痕不没,渐生翳膜,侵入瞳神,此乃肝经积热,大肠燥滞,邪热上逆所致,宜用退热饮清降其热。”参见膜入水轮条。

  • 伤风吐泻

    病证名。感受风寒而引起的吐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伤风吐泻,身温,乍凉乍热,呵欠烦闷,多睡,口中气粗。”治宜驱散风寒,调和脾胃。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小儿药证直诀》分:①伤风吐泻身热。症见身热多睡,

  • 使君子丸

    ①《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厚朴(姜汁涂,焙)、炙甘草、诃子肉(半生、半煨)、青黛(兼惊及带热泻者用此,否则不用)各半两,陈皮一分,煨使君子仁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化服;一岁以下

  • 痰证

    病证名。痰古作澹或淡。指痰浊停留体内的病症。《诸病源候论》已有寒痰、热痰等名。《丹溪心法·痰十三》:“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

  • 小骨空

    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手小指背侧,近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屈指取之。一说在手小指背侧,远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关节之中点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主治目疾,耳聋,喉痛,指痛等。艾炷

  • 湿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感受湿热病邪而致的痉证。湿热病邪。侵袭经络,以致身热不扬,抽搐,或四肢痉挛,角弓反张。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如甘露消毒丹。清·吴鞠通《解儿难》:“湿为浊邪,最善弥漫三焦,上蔽清窍,内

  • 远取法

    即远道选穴法,见该条。

  • 毛矮子

    【介绍】:见张朝魁条。

  • 细辛幌子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鲜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 宗令祺

    【介绍】:宋代医家。撰《新广药对》3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