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痢
见小儿疳瘦条。
见小儿疳瘦条。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一曰气漏,或肿或消,痛胀难忍者是也。”泛指时愈时发的漏症,漏孔时出脓水者。
病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绿风内障。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生姜皮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小儿则》。即白术散第五方,见白术散条。
即救急十滴水,见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金沸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食物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包括食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归经、主治、配伍、禁忌、用量、用法及食物的产地、采集、贮藏、加工、烹调等。与“药性”理论相似。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颧骨疔、赤面疔。多因胃经积火成毒而生。不论左右,初如粟米色黄,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按似疔头,麻痒疼痛。刃宜蟾酥丸,次服黄连消毒饮。外治法同疔疮。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即大黄散第一方,见大黄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