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嗽

寒嗽

病名。①指感受寒邪所致的咳嗽。《证治要诀》卷六:“感寒而嗽者,恶风无汗,或身体发热,或鼻流清涕,宜杏子汤。”《医说·咳嗽》:“寒嗽,痰薄,宜服热药,……以理中汤加五味子治寒嗽。”②指冬月嗽而发寒热的疾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冬月嗽而发寒热,谓之寒嗽,小青龙加杏仁服之。”③指脾肺受寒所致的咳嗽。《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寒嗽,脾肺皆受寒邪也。其脉弦微,必兼面白口甘,水反侮土,寡于畏也,腹中大寒,痰白作泡,口甘涎沫者,胃寒不和,必以辛甘热去之。宜紫苏饮子半夏温肺汤。”④指饮酒后嗽减而痰涎青白的疾患,见《赤水玄珠》卷七。参见咳嗽、冷嗽条。

猜你喜欢

  • 朱日辉

    【介绍】:明代医家。字充美。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先考科举,后改学医,编集有《医学元要》、《加减十三方》、《试奇方》等书。其子莹,亦以医名。

  • 霸王树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仙人掌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会通

    书名。5卷。清·曾香田撰。刊于1786年。本书参考痘疹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经验编成。前4卷治痘症,附种人痘法,末卷论述麻疹。

  • 肾气不足

    即肾气虚。详该条。

  • 理伤续断方

    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条。

  • 内疳疮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指生于上腭部之疳疮。症见上腭焮肿,状似莲蓬,渐大而下垂,饮食及牙关开阖不利;或身发寒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多由火毒炽热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可用五味消毒饮、仙

  • 丁仲英

    【生卒】:1888~?【介绍】:近代医家。名元彦。江苏武进孟河人,久居上海。丁甘仁次子,承医业,曾主持上海中医学院、中国医学院等,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理事等。后侨居美国。1921年

  • 表里配穴法

    配穴法之一。指在表里相合的经脉上选配穴位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一般以原络配穴法为代表,但不局限于此。如胃病取足三里(胃)与公孙(脾);咳嗽取太渊(肺)与合谷(大肠);肝病取太冲(肝)与阳陵泉

  • 诃黎勒

    见《金匮要略》。即诃子,详该条。

  • 药物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