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著作。南宋曾糙所编,全书四十二卷,一百零八篇。举凡气功古籍《参同契》、《入药镜》、《坐忘论》、《悟真篇》、《金壁龙虎经》等,均辑为专篇,予以论述。功法如胎息、呼吸、调气、存想等,也有记载。气功人
书名。2卷。清·程杏轩辑。刊于1826年。本书系《医述》第一、二卷,为资料性读物。程氏辑《内经》及历代医学文献,史书等材料,从探究源流的角度,对医史人物、古典医籍、阴阳生克、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等方面作
祛湿法之一。用芳香去湿的药物以宣化上焦湿邪的方法。如湿邪在表,用疏表化湿,如藿香正气散。湿温时疫,喉痛胸闷,用清热化湿法,如甘露消毒丹。,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人。字叔绍,为徐叔响之子。善辨症,掌握异病同治的原则,但迷信鬼神,多次用死人枕头治病。曾著《落年方》3卷、《药方》5卷、《杂病论》1卷,均佚。
病名。指瘟疫之腹痛如绞者。《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绞肠瘟,肠鸣干呕,水泄不通,是此类绞肠痧,急宜探吐之,服双解散。”参见瘟疫条。
见《妇科易知》。即滑胎。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家。撰《崔氏食经》4卷。《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多引用。
《银海精微》卷上方。胆南星七钱,防风、干姜各三钱,白附子、川乌、白芷、薄荷、木香、白术、茯苓、人参各五钱,朱砂一钱,麝香、冰片各五分,牛黄三分,白僵蚕二十个。为细末,冬季用蜜二斤,甘草半斤,煎作膏,和
证名。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往往与五善并称。①《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肿焮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木香、藿香、砂仁、豆蔻仁、甘草。水煎服。治胃气不顺,忽然发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