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病证名。指火盛犯肺引起的咳嗽。又称火热嗽、火咳。《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火嗽,火热嗽也。其脉洪数,必兼面赤,烦渴引饮,有声痰少。或由肺家积热,宜清肺饮;或由伤寒潮热,痰盛,胸胁痛,宜柴胡枳桔
见《福建中草药》。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蒋用文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白木耳,详该条。
即鼻柱。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舌颤。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详雀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