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名。指贲门部位。《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还循胃口。”
病名。见《丹溪心法·咳嗽》。指咳呛气逆的痰嗽。治疗可用蛤粉、青黛、瓜蒌、贝母等。参见咳嗽、咳逆、痰嗽等条。
病名。亦名女阴白色病变。外阴营养不良症。指女阴皮肤脱色变白,上皮角化萎缩或增厚粗糙,外阴搔痒,或伴有裂痛。属阴痒、阴痛、阴疮等证范畴。多因肝肾阴虚及肝经湿热所致。若因肝肾不足,精亏血少,血虚化燥生风。
①亢盛的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②五邪之一。某脏因子病及母而发病,即从子脏传来的邪气。见《难经·五十难》。
病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丹毒。见该条。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脚骨包括跗骨、跖骨及趾骨。因跌扑,坠堕所伤。局部疼痛、肿胀及畸形,活动受限,可有骨声。移位者麻醉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无移位者仅作固定。用药详见骨折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雷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妇科胎产经验良方》。4卷。清·汪家谟辑。刊于1746年。卷1~2为胎前;卷3~4为产后。全书选录古代文献中对胎产诸病的论述及治法、医案等,间附以作者的见解。
见《天宝本草》。为八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虚弱证中夹有实邪,以虚为主。如干血痨病人有消瘦、肌肤枯糙、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等虚证,且兼有经闭,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沉弦等血瘀实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