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培土

猜你喜欢

  • 陈肝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陈乾疽。由体虚风热壅结所致。生于两臂,其状如疖,肿痛难忍,甚或剧痒。治宜扶正祛邪。内服加味黄芪汤。

  • 背恶寒

    证名。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指背部有寒冷感觉。《张氏医通》卷三:“背为阳位,背上恶寒,阳受病而阴邪亢逆也。其病有七。一者暴中阴寒,四肢厥冷而背恶寒,脉必沉细,附子汤温散之;一者素禀阳衰,而背

  • 胞门、子户

    经穴别名。即水道穴。《备急千金要方》:“妇人妊子不成,若堕落,腹痛,漏见赤,灸胞门五十壮,在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边二寸名子户。”其中子户穴,《世医得效方》又名气门。

  • 神农明堂图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不著撰人。1卷。已佚。

  • 稚阴

    形容小儿身体当长,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也是稚阳之体。参见稚阳稚阴条。

  • 藏黄连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洪连之别名,详该条。

  • 鸡苏

    出《吴普本草》。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 榄核莲

    见《广东中草药》。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 野茴香

    见《草药手册》。为蛇床子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囊肿

    见《本草纲目》。即脱囊,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