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喘满

喘满

证名。指呼吸促急,胸部满闷。多因水饮射肺,脾湿酿痰,痰气壅阻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证治准绳·类方》:“心腹坚胀,胁下满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方用三棱煎丸等。亦可由肾虚不能纳气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得效》曰,下元虚冷,肾气不得归元,上喘气急,安肾丸八味丸主之。”参见喘证水喘真元耗损喘条。

猜你喜欢

  • 原穴

    经穴分类名。原,即本原,原气的意思。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穴位称为原穴。原气与三焦有密切关系,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导源于肾间动气,通达全身,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脏腑病变,往往反应于十二原穴

  • 肺为华盖

    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华盖。”《灵枢·九针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 陈宗望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

  • 针灸集成

    针灸著作。又名《勉学堂针灸集成》。4卷。清·廖润鸿撰。刊于1874年。卷1论针灸法、禁针灸穴、别穴、要穴、奇穴、针灸禁忌时日等;卷2论骨度法及诸病针灸法;卷3~4为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穴。本书引用参考文

  • 药煮吸筒拔法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

  • 西昌老人

    【介绍】:见喻昌条。

  • 葛哲

    【生卒】:1324~1461【介绍】:明代医生。字明仲。江苏昆山人。世医出身,读各家医书,专长小儿科,曾任荆府、梁府、楚府良医等职。编有《保婴集》,已佚。

  • 枳朴大黄汤

    《症因脉治》卷三方。枳实、厚朴、陈皮、甘草、大黄。水煎服。治食积腹胀,一条扛起,痛而欲利,利后稍减者。

  • 四脉

    手足太阳、阳明经脉的合称。《素问·经脉别论》:“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张志聪注:“四脉者,太阳之小肠、膀胱,阳明之胃与大肠,即四形脏之脉也。”

  • 厘正按摩要术

    推拿专著。4卷。清·张振鋆辑。刊于1889年。本书是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校订补辑而成。由于作者广泛征引有关文献,不仅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增补,编次也更为条理系统。卷一辨证,包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