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哮喘

哮喘

病名。①哮证喘证的合称。哮,主要指呼吸气急而喉间有痰鸣声。喘,主要指呼吸迫促。哮与喘在发作严重时均可见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哮常并见喘,而喘则未必见哮。《医学正传·哮喘》:“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谓之喘。”详哮证、喘证条。②指哮证。见《丹溪心法·哮喘》。因哮证发作时常兼见喘逆气急,故习称哮喘。《景岳全书·喘促》:“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凡哮喘证,一般有发作时,有间歇时,发作时则喘息气促或喉有痰声,间歇时,则喘平,呼吸如常。哮喘危症多难治。《证治汇补·喘病章》:“发汗如油,汗出如珠,抬肩撷肚,直视澹语,鼻扇口开,及胸前高起,脉络散张,手足厥冷,脉散及数者死。”参见哮证、喘证条。

猜你喜欢

  • 手爪甲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人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 黄根灰尖舌

    舌根黄苔、中淡红而尖有灰苔。为胃中郁热,证见心烦而渴,不吐不泻,胸闷脘胀,宜缓下泄热治之。若黄苔中心舌红绛而尖灰苔者,乃胃火炽盛,心营受灼、宜在清胃之中加清心之品(见《伤寒舌鉴》)。

  • 悬厘

    经穴名。代号GB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明之会。位于鬓角之下际,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下1/2中点处。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耳鸣,癫痫,目

  • 鸡肠草

    出《名医别录》。为附地菜之别名,详该条。

  • 内伤中风证

    病名。指类中风。《症因脉治》卷一:“内伤中风论……以其不因外感,故曰内伤,以其症类中风症,故亦曰中风,古人名类中风,即此症也。”参见类中风条。

  • 长髎

    见禾髎条。

  • 血虚生风

    由失血、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参虚风内动条。

  • 瓜蒂漏

    病名。见《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又名瓜藤漏。症为肛周生漏,疼痛出脓,后渐蔓延至两侧大腿根部,漏孔三五不等,脓水淋漓,病程缠绵。治法:宜先从开始一孔治起,常用挂线疗法,配合熏洗汤坐浴,或用加味天然散。内服

  • 公孙光

    【介绍】:西汉时医生。菑川(今山东寿光)人。为淳于意的老师。除把本人经验传授给淳于意外,并把淳于意推荐给杨中倩及公乘阳庆当学生。

  • 乳上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妬乳,以蒲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乳上穴。位于乳头直上1寸处。主治乳痈,少乳;以及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