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砚丞
【介绍】:
见吴亦鼎条。
【介绍】:
见吴亦鼎条。
出《褚氏遗书》。即双胎。
见《滇南本草》。为橙皮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0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1~2伤寒;卷卷3~6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7~20心痛
出《灵枢·热病》。腘窝中央。相当于委中穴的部位。
口腔及牙床糜烂的证候。又名口疳。多由疳疾及痘疮患儿,口腔不洁,或于夏令署湿偏盛之际,胃火与湿热之气上攻,侵蚀于口而成。症见口中溃烂,常发生于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有时扩展到唇外,口角、齿龈及咽喉。
见《千金翼方》。为肉桂药材之一种,系加工除去栓皮者,详肉桂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谵语。详该条。
病名。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出《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