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气

口气

口腔发出的臭气。见《普济方》五十八卷口门。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气,为胃有宿食;口出臭秽气,为胃热;口出腐臭气,多为内有溃烂疮疡

猜你喜欢

  • 传信适用方

    方书名。2卷(又有4卷本,内容同)。宋·吴彦夔辑。刊于1180年。作者选辑当时医案或民间所传的效方,大多附记医方的传者姓名及治验记录。内容包括诸风、感冒、中暑、心痛等各科三十余类病证。

  • 增补食物秘书

    食疗著作。本书是《陈修园医书五十二种》之一,未著撰人。书中阐发“药食同源”的思想,收载食物312种,其中植物类190种,动物类122种,详述食物主治、功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大实有羸状

    见《顾氏医镜》。指实邪结聚的病证,出现类似虚弱的假象。如腹中聚积,按之则痛,面色红,气粗,脉来有力的实证,严重时反见嘿嘿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头目昏花,或泄泻不实等羸弱症状。参真实假虚条。

  • 许君明

    【介绍】:见许昭条。

  • 持痈

    持,正邪相持;痈,壅肿。由邪气阻滞而且壅肿的病机。《灵枢·刺节真邪》:“病有持痈者。”

  • 周溥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好学,后因体弱而学医,给人治病多有效验,求治的病人很多,对病人赠送礼品一概谢绝。他反对泥守官定的局方,曾为初学医的人编有用药歌诀若干首,在当地有

  • 疏五过论篇

    《素问》篇名。马莳注:“疏,陈也。内有五过,故名篇。”本篇主要讨论因七情不遂所引起的疾病,列举了由于医生在诊断不明确而耽误病情的五种过失。指出元气在人体的可贵。文中还告诫医者,必须四诊合参,结合人的体

  • 大蓝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

  • 聚开障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聚散障、夜星聚散、星月聚散、浮萍障、时发时散翳。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阴虚兼湿热所致。症见黑睛生翳,“或圆或缺,或厚或薄,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

  • 气味阴阳

    指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四气中的热、温属阳;寒、凉属阴。五味中的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浮属阳;沉、降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