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水。《素问·刺法论》:“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
书名。3卷。清·叶桂撰。由其元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及《天元医案》中所载叶案等予以辑刊。全书不分类别,以内伤虚劳病案为主。辨证确切,随证立方,可供临床参考。但选案尚欠精细。卷末附马元仪《印机草》一卷及祁正
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进、出针的快慢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即慢进针快出针者为补,快进针慢出针者为泻。其慢进快出,在于扶助正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脾肚发、脾肚痈。证治见有头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丫发。见该条。
即戎盐。见该条。
【介绍】:见刘伦条。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髂前上棘下方凹陷(维胞)斜下1寸处;或于维道穴斜下2寸处取穴。主治子宫下垂。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证名。指两手掌中有发热感觉。常为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灵枢·经脉》:“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痰证之一。因暑热伤肺所致。《不居集》卷十七:“暑痰、暑热伤肺,多有痰涎,神志不清。宜清时令之火,则金清而木有制;开郁结之痰,则神安而气自宁。”参见痰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