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卷上:厚朴三物汤

药方名称厚朴三物汤

别名厚朴汤(《千金翼方》卷十八)。

处方厚朴15克大黄12克枳实9克

功能主治行气除满,去积通便。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厚朴枳实二味,取500毫升,纳大黄,煮取300毫升,温服。以利为度。

备注本方与《伤寒论》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但药量不同。小承气汤意在荡积攻实,故以大黄为君;本方意在行气泄满,则以厚朴为主。方中厚朴行气消满;大黄枳实泻热导滞。三药相合,使气滞通畅,实积消除,腑气得以通畅,则诸证自解。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厚朴三物汤

药方名称厚朴三物汤

别名厚朴汤、三物汤

处方厚朴8两,大黄4两,枳实5枚。

功能主治腹满痛,大便闭。腹满发热数10日。腹中热,大便不利。暑湿腹痛,大便结。食积痛,寒饮食过伤,心腹卒痛,如锥刺之状,若伤湿热之物,不得化而闷乱便秘者。

用法用量厚朴汤(《千金翼》卷十八)、三物汤(《血证论》卷八)。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闭者,气已滞也。《经》曰塞也,通因通用,此之谓也。于是以小承气通之。乃易其名为三物汤者,盖小承气君大黄以一倍,三物汤君厚朴以一倍者,知承气之行,行在中下也;三物之行,因其团在中上也。绎此,可启悟于无穷矣。

2.《金匮要略心典》:痛而闭,六腑之气不行矣。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同,但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厚朴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厚朴枳壳汤

    药方名称厚朴枳壳汤处方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甘草(炙,锉)3分,秦艽(去苗土)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1两半,桂(去粗皮)半两

  • 便蜜饮

    药方名称便蜜饮处方童便1钟,白蜜2匙。功能主治瘴疠诸疟,无问新久。用法用量共搅去白沫,顿服。取吐,碧绿痰出为妙,不然终不除。摘录《松峰说疫》卷二

  • 八角金盘汤

    药方名称八角金盘汤处方八角金盘(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芦根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利湿化痰,活血消瘀,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主痰阻

  • 黄白大丹

    药方名称黄白大丹处方槐花半斤。制法用滚汤泡去石灰,焙干为末,加白矾4两,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疠风初起。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酒下,进3服。服尽病愈。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 火坠散

    药方名称火坠散处方益智(连皮炒,取仁)、茴香(淘去沙,炒)、南木香(生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疝气。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遇病发时服。以热到疼处为验。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 来苏汤

    药方名称来苏汤处方天冬6克麦冬6克 生地9克 熟地9克 南沙参9克 北沙参9克白芍3克赤芍3克 沙苑9克 贝母6克磁石12克杜仲9克茜草根6克牛膝6克杏仁9克莲子10粒(去心)功能主治滋肾阴,降虚火。

  • 黄耆补胃汤

    药方名称黄耆补胃汤别名升阳汤(《脾胃论》卷下)。处方黄耆柴胡当归身益智橘皮各9克升麻6克 炙甘草6克红花少许制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功能主治益气升阳,调补脾胃。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作泄,腹

  • 绯绶丸

    药方名称绯绶丸处方川楝子(去核)2钱,川芎2钱,橘皮4两(去瓤),龙胆(去芦)2两,巴豆14个(去皮膜,将陈皮、龙胆同巴豆炒焦黑时去巴豆不用)。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疳气

  • 加减参苓白求散

    药方名称加减参苓白求散处方人参半两,砂仁半两,莲肉(去心)半两,白茯苓(去皮)8钱,土白术1两,甘草(炙)7钱,肉果(炮)4钱,诃子(炮,去皮)2钱,干姜(炒)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吐泻。用

  • 百补丸

    药方名称百补丸处方川柏皮1斤(刮净,分作4份,用酒、蜜、人乳、糯米泔各浸透,炙干,切)。制法上为末,廪米饭为丸。功能主治诸虚赤白浊。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引《杨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