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以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一般每次5~7壮。适用于疮疖初起,毒虫咬伤,瘰疬,肺结核等。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白点一颗,如星光滑,当睛中盖定,虽久不大不小,傍视瞳神在内,……肾络气滞膏凝,结为此病,虽服不退,点亦不除,终身之患。”本症属宿翳,详该条。
古病名。见《外台秘要·头风旋方》。又称风头旋,详该条。
指肾脏所藏的元精,属肾阴的范围。
骨名。即脊柱骨。详该条。
【介绍】:见王纶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陆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