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药本草》。即乳香,详该条。
经验方。见《江西中医药》1956.2。砒石二份,豆豉十七份,江米粉一份。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0.09~0.15克,夏季停服。治寒喘。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紫金丹加味而来。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川芎、当归、桔梗、炙甘草、连翘、菊花各七钱,防风、荆芥、羌活、藁本、薄荷各五钱,滑石、石膏、白术、黄芩、栀子各一两。先将滑石、石膏另研,余作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二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黑睛。详该条。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①脉搏跳动时的动态、气势。《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动气,知其脏也”。②脐周的搏动(出《难经·第十六难》)。《伤寒指掌》卷三:“动气者,筑筑然动于脐旁上下左右,甚至連及虚里、心、胁,而浑身振动也。此
即重腭。详该条。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二。即甲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