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刺疟篇

刺疟篇

素问》篇名。本篇专论以针刺治疟,故名。内容包括六经疟、五脏疟胃疟等十二种疟疾的症状和刺法,并说明在针刺前,应注意明确诊断和辨证,针刺应按经取穴,并应在未发作前施治,指出对正气虚弱的病人,则宜药不宜针。

猜你喜欢

  • 小便不通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即癃闭,详该条。

  • 三朝名医方论

    丛书。本书系清末人将以下三书合刊而成。即《增补内经拾遗方选》4卷(前2卷为宋·骆龙吉撰,后2卷为明·刘浴德等补订)、《宣明论方》15卷、《名医方论》(《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的节录本)4卷。

  • 山猪药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 三层草

    见《本草纲目》。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详该条。

  • 莲蓬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凡有头疽顶部疮头较多,其疮口多呈粟样脓粒,状似莲蓬发。均称莲蓬发。证治见有头疽条。

  • 乌云盖雪

    见《广西中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 真水

    即肾阴。详该条。

  • 汤尹才

    【介绍】:南宋医家。龙溪(今福建漳州)人。对伤寒学有一定研究,约1173年(乾道九年)撰《伤寒解惑论》一书。

  • 薄疾

    喻脉来之急迫速疾。《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 蝼蛄串穴

    出《外科备要》卷中。即蝼蛄疖。破后形似蝼蛄串穴,故名。详蝼蛄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