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刷把草

刷把草

《中药大辞典》:刷把草

药材名称刷把草

拼音Shuā Bǎ Cǎo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柳叶莱科植物喜马拉雅柳叶全草

原形态直立草本,高可达60厘米,有分枝。主根粗短,须根细。茎圆柱形,中空,绿色,有2槽,槽中生柔毛。单叶对生;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2~6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齿,基部渐狭,两面光滑;无柄或近于无柄。花单生叶腋;具长梗;花萼深4裂,裂片披针形;花瓣4枚,倒卵形,先端凹;雄蕊8,不等长,花丝短,花药藏于花冠之内;子房下位,4室,柱头4裂。蒴果细长,长可达6厘米,宽约1.5毫米;种子多数,小形;顶端具一束白色丝状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坡地向阳处或半阴处。分布我国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治喉头肿痛,咳嗽声嘶,风热头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临床应用治疗腹泻:取刷把草全草3两,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每日3次分服,连服2~3日,小儿酌减。所治肠炎34例,全部治愈;急性菌痢10例,治愈5例;单纯性消化不良10例,治愈8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刷把草

药材名称刷把草

拼音Shuā Bǎ Cǎo

英文名Herb of Himalayan Willow weed

别名怀胎草、山柳叶菜、无风自动草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滇藏柳叶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himalayense Hausskn.[E.himalayense Haussk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60cm。主根粗短,须根细。茎圆柱形,中空,常呈紫红色,棱线不明显,周围被曲柔毛及腺毛;有分枝。无基生叶,茎生叶对生,上部的互生,绿以,花期常变红色;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2-6cm,宽0.5-1.5cm,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齿,基部渐狭,两面光滑,仅脉上及边缘被曲柔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具长梗;花萼深4裂,裂征披针形;花瓣4,淡紫色或紫红色,倒卵形,先端凹;雄蕊8,不等长,花丝短,花药藏于花冠内;子房下位,4室,柱头4裂。蒴果细长,长可达6cm,宽约1.5mm;种子多数,小型;先端具1束白色丝状毛。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4000m的林缘、坡地向阳处或半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10数条,丛生,稍肉质。茎有分枝,圆柱状,基部叶对生,上部渐互生,叶片狭卵形,长2-6cm,宽0.5-1.5cm,先端尖,边缘具细齿,近无柄。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内,红色,萼4,管细长,具长柄。蒴果细长,种子多数,顶端具1束白色丝状毛。

性味味辛;淡;性平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湿止泻;活血接骨。主风热头痛;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腹泻;闭经;疮痈肿毒;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四川中药志》:治喉头肿痛,咳嗽声嘶,风热头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田高粱

    药材名称田高粱别名褐穗飘拂草、牛毛毡、牛毛草、狗毛草来源莎草科田高粱Fimbristylis fusca (Nees) C. B. Clak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台湾、湖南、云南、贵州至广东。性味

  • 九香虫

    《中国药典》:九香虫药材名称九香虫拼音Jiǔ Xiānɡ Chónɡ英文名ASPONGOPUS来源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11月

  • 桃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叶药材名称桃叶拼音Táo Yè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大头菜子

    药材名称大头菜子别名水芥子来源十字花科大头菜子Brassica napobrassica Mil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性味辛、甘、苦,温。功能主治泻湿热,散热毒。主治黄疸,便秘,目疾

  • 通天蜡烛

    药材名称通天蜡烛拼音Tōnɡ Tiān Là Zhú别名木菌子、土苁蓉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多蕊蛇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polyandra Griff.[Poly-

  • 树三角枫

    药材名称树三角枫拼音Shù Sān Jiǎo Fē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金沙槭的根皮及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paxii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枝叶,洗净,晒干

  • 野牡丹子

    《中药大辞典》:野牡丹子药材名称野牡丹子拼音Yě Mǔ Dān Zǐ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实。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牡丹"条。性味《福建中草

  • 竹叶防风

    药材名称竹叶防风拼音Zhú Yè Fánɡ Fēnɡ别名鸡足防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云防风(《中药志》),西防风(《四川中药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

  • 菱茎

    《中药大辞典》:菱茎药材名称菱茎拼音Línɡ Jīnɡ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夏季开花时采收。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宽穗兔耳风

    药材名称宽穗兔耳风拼音Kuān Suì Tù ěr Fēnɡ别名刀口药、白胡子狼毒、大叶一支箭、青皮草来源菊科宽穗兔耳风Ainsliaea triflora (Buch. 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