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人图条。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指阳气偏盛的人。《灵枢·行针》:“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出《外科备要》卷中。即蝼蛄疖。破后形似蝼蛄串穴,故名。详蝼蛄疖。
丛书名。明·黄承昊辑。作者将自著《医宗撮精》(一名《医宗摘要》)、《折肱漫录》二书合辑,并加评注以阐发原意。《医宗撮精》系将薛己《内科摘要》及其所注《名医杂著》纂录编成。《折肱漫录》,详该条。
遏,抑郁、阻遏。即热被郁遏于内。参热郁条。
指麻疹疹出不透,隐隐于皮肤之内者。清·马之骐《疹科纂要》:“麻疹正出之时,时有时无,欲出不出,如物影之摇动,谓之影疹。”治以透疹为主,宜升麻葛根汤、化斑汤,其影疹不日即出。如小便不通而热甚者,宜四苓汤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八角茴香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气功术语。道家称进行气功炼功活动,吐故纳新,为炼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