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过劳而导致正气的耗损,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类经》注:“疲劳过度,则阳气动于阴分,故上奔于肺而为喘,外达于表而为汗。阳动则散,故内外
体表皮肤和附着于皮肤的毫毛的合称。《素问·五脏生成论》:“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皮毛与肺敷布的卫气有密切关系,肺卫之气足,则肌表固密,身体抵抗力强,不易受外邪侵袭。肺卫之气虚,则皮毛腠理疏松,易受风
见《圣济总录》。即猪脬,详该条。
雾露轻清之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病脉证并治》:“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病证名。见《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即凉燥。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血虚眩晕》。又称血虚眩运,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肌肉干枯萎缩。多由外邪乘虚内侵,气血衰少,肌肉失于濡养所致。本证可见于虚劳、偏枯、痿、痹等。参见各条。
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即起坐生花,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