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凤眼草

凤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眼草

药材名称凤眼草

拼音Fènɡ Yǎn Cǎo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果实。秋末采果,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便血,尿血;外用治阴道滴虫。

用法用量2~3钱;果实外用适量,水煎冲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凤眼草

药材名称凤眼草

拼音Fènɡ Yǎn Cǎo

别名椿荚(《圣济总录》),樗荚(《纲目》),凤眼子(《兽医常用中药》),樗树凸凸(《山东中药》),樗树子(《山西中药志》),臭椿子(《江苏药材志》),春铃子(《医药卫生》(1):3~8,1973)。

出处《品汇精要》

来源苦木科植物臭椿果实。8~9月果热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樗白皮"条。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的翅果矩圆形,扁平,两端稍卷曲,长3.5~4厘米,宽1~1.2厘米,黄褐色,微现光泽,表面有细密的脉纹,膜质,中部具一条横向的凸纹,中央突起呈扁球形,内含种子一枚,少数翅果有残存的果柄。种子扁圆形,种皮黄褐色,内有两片黄绿色肥厚的富油的子叶。味苦,种子尤苦。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治痢疾,肠风便血,尿血,崩漏,白带。

①《嘉佑本草》:"大便下血。"

②《药材资料汇编》:"治肠风便血,小便下血,疗骨鲠。"

③《山东中药》:"为止血药。治妇女血崩。"

④《陕西中草药》:"功能同椿白皮(樗白皮),多用于止血。"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遗精阳萎;炒后研末治便血。"

⑥《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便血,尿血,血崩。"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痢疾,便血,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肠风泻血:椿荚,一半生用,一半烧存性,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椿荚散)

②治白带、尿道炎:凤眼草二两,炒黄研面,每服二钱,白开水送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o)

⑧洗头明目:凤眼草,烧灰淋水洗头,加椿皮灰尤佳。(《卫生易简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春铃子生药干燥压粉与等量蜜制成丸剂,每丸重2钱。每次1钱,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520例,经三个疗程的有效率为88.25%,显效率43.26%。单纯型的疗效高于喘息型,虚寒型高于痰热型。此药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平喘较差。副作用多在服药后3、7、10天出现,第二、三疗程出现较少,主要为口干、恶心、大便干燥,除个别停药外,均自行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凤眼草

药材名称凤眼草

拼音Fènɡ Yǎn Cǎo

英文名Fruit of Tree-of-heaven Ailanthus

别名椿荚、樗荚、凤眼子、樗树凸凸、樗树子、臭椿子、春铃子

出处出自《品汇精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采收和储藏:8-9月果熟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原形态臭椿 落叶乔木,高可达20m。树皮平滑有直的浅裂纹,嫩枝赤褐色,被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5-90cm;小叶13-25,揉搓后有臭味,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斜截形,全缘,仅在基部通常有1-2对粗锯齿,齿顶端背面有1腺体。圆锥花序顶生;花杂性,白色带绿;雄花有雄蕊10;子房为5心皮,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3-5cm。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能耐旱、耐碱,常栽培为行道树。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

栽培1.气候土壤:适应力强、耐高温和严寒,以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生长为好,亦适应于多种土壤环境。

2.种植:种子繁殖:宜春播或秋播。条播,行距0、8-1尺。覆以2-3分土,播后2-3天出苗,当苗高2-3尺时移栽。

性状性状鉴别 根皮呈扁平块片或不规则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5(-10)m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微突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呈淡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细小棱形小点或小孔。质坚脆,折断面强纤维性,易与外皮分离。微有油腥臭气,折断后更甚,味苦。干皮多呈扁平块状,厚3-5mm或更厚;外表面暗灰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皮孔大,去栓皮后呈淡棕黄色;折断面颗粒性。以无粗皮、肉厚、内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皮横切面:木栓细胞切向延长,排列整齐,厚达数十列,其内侧有环列的石细胞群。韧皮部有成来或偶有单个散在的纤维和石细胞群。石细胞直径24-30μm,长可达150μm,壁甚厚,黄色,孔沟明显,有的含有草酸钙方晶。纤维较多,直径20-40μm,壁厚,木化。射线宽2-4列细胞,外部扩大呈喇叭状;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族晶和方晶。

粉末特征:根皮粉末浅黄色。①石细胞黄色,类图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状,直径24-30μm,长可达150μm,壁甚厚,孔沟明显,胞腔常含草酸钙方晶。②纤维直径20-40μm,壁厚,木化,有的末端呈波状或有锯齿状突起。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5-50μm,方晶呈多面形或双锥形,直径11-50μm。④淀粉粒多而细小,直径2-14μm,多为单粒,也有2-3个分粒组成的复粒,脐点裂缝状,飞鸟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干皮特征与根皮相似,但石细胞、草酸钙方晶较根皮为多,而草酸钙簇晶较少。

化学成分树皮含臭椿苦酮(ailanthone),臭椿苦内酯(amarolide),11-乙酰臭椿苦内酯(11-acetyl amarolide),苦木素(quassin),新苦木素(neoquassine)等。根皮中含臭椿苦内酯、11-乙酰臭椿苦内酯、臭椿双内酯(shinjudilactone),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壬二酸(azelaic acid),D-甘露醇(D-mannitol),苦楝素(mersosin),鞣质,赭红(phlobaphene)等。种子含油约35%及2,6-二甲氧基酸(2,6-dimethaxyquinone),臭椿苦酮,臭椿内酯(ailantholide),楂杷壬酮(chaparrinone),苦木素等。叶含异槲皮甙(isoquercetin),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凤眼草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的有效杀菌浓度为1:4,对伤寒杆菌作用更强,有效杀菌浓度为1:64,调整pH至7.o-7.6时,杀菌作用增强2-4.7倍,说明其杀菌作用不是由于药物本身的较强酸性所致。

2.灭阴道滴虫作用:凤眼草煎剂体外试验有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5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1)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在沸水中加热3min,再直冰浴中冷却,加入新配制的重氮化试剂1-2滴,溶液立即呈深红色。(检查内酯类)(2)取滤液2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加乙酸研一浓硫酸(19:1)试剂1ml,溶液由黄绿色迅速变为污绿色。(检查甾体类)商品规格有椿根皮与椿子皮之分,均为统货。习惯上认为根皮优于干皮。

炮制1.净制:除去杂质,切碎片。

2.炮炙:炒制:取净凤眼草之药材,放入锅内,炒至黑色,研粉用。

性味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止痢;止血。主痢疾;白浊;带下;便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

复方椿荚散《圣济总录》:治肠风泻血。白带散《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白带、尿道炎。

各家论述1.《嘉佑本草》:大便下血。

2.《药材资料汇编》:治肠风便血,小便下血,疗骨鲠。

3.《山东中药》:为止血药。治妇女血崩。

4.《陕西中草药》:功能同椿白皮(樗白皮),多用于止血。

5.《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遗精阳萎;炒后研末治便血。

6.《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便血,尿血,血崩。

7.《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痢疾,便血,白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角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参药材名称羊角参拼音Yánɡ Jiǎo Shēn别名臭儿参、野白芨来源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甘肃黄精Polygonatum kansuense Maxim.,以根状茎入药。

  • 泡桐木皮

    《中药大辞典》:泡桐木皮药材名称泡桐木皮拼音Pào Tónɡ Mù Pí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灰楸的树皮。全年可采,剥取枝皮,晒干。原形态落叶乔木,

  • 兰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兰香草药材名称兰香草拼音Lán Xiānɡ Cǎo别名山薄荷、莸、独脚球、蓝花草、酒药草、金石香、石上香、齿瓣兰香草来源为马鞭草科兰香草属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

  • 勒鱼

    《中药大辞典》:勒鱼药材名称勒鱼拼音Lè Yú别名鳓(《篇海》),鲞鱼(《正字通》),鲙鱼、白鳞鱼、克鳓鱼、火鳞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出处《纲目》来源为鲱科动物鳓鱼的肉。原

  • 白枪杆根

    药材名称白枪杆根拼音Bái Qiānɡ Gǎ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白枪杆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

  • 长筒马先蒿

    《中药大辞典》:长筒马先蒿药材名称长筒马先蒿拼音Chánɡ Tǒnɡ Mǎ Xiān Hāo别名露茹色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长筒马先蒿的花。5~10月采收。原形态低

  • 赤地榆

    《中药大辞典》:赤地榆药材名称赤地榆拼音Chì Dì Yú别名隔山消(《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紫地榆(《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紫地榆

  • 槐米

    药材名称槐米拼音Huái Mǐ英文名Flos Sophorae Immaturus别名白槐、柚花来源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

  • 兰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兰石草药材名称兰石草拼音Lán Shí Cǎo来源玄参科兰石草属植物兰石草Lancea tibetica Hook. f. et Thoms.的全草,其果实亦入

  • 马鹿花

    药材名称马鹿花拼音Mǎ Lù Huā别名小豆花、紫梗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马鹿花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藤状灌木,高约3米。3出复叶,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