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痈

内痈

病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泛指生于脏、腑的痈。《诸病源候论·内痈候》卷三十三:“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热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化为脓,故曰内痈也。”历代医家认为脏腑生痈,在本经募穴处先隐痛微肿,形寒身热,日渐酿脓,脉洪数者为脓已成,脉迟紧者为脓未成或有瘀血,以此作为诊断内痈的一个依据。病名则因病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胃脘痈三焦痈肠痈小肠痈心痈肝痈脾痈肺痈肾痈等。详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白雪

    出《抱朴子》。为粉霜之别名,详该条。

  • 猪蹄叉

    见《广西中草药》。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 蚂蝗藤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四方藤之别名,详该条。

  • 五臭之一,腥为金臭,入通于肺,故为肺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类金,……其臭腥。”临床上,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腥臭,或者病人对腥臭有异常的感觉,常是肺病的征象。如肺痈病人常

  • 薏米

    见《药品化义》。即薏苡仁,详该条。

  • 骨蒸肌瘦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小儿骨热,肌肉消瘦。为病后余热化火熏灼肌体,消灼骨髓所致。治详骨热、骨蒸热条。

  • 虫碎舌

    即红中蚀烂舌。详该条。

  • 增广大生要旨

    见大生要旨条。

  • 肺损

    病名。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肺。《慎斋遗书·虚损》:“虚损一证,或从上而损下,如金衰卫弱而多外感之来,则气伤而肺损。”《难经·十四难》:“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损

  • 暴风客热

    病名。见《银海精微》。俗称伤寒眼。因风热之邪突然外袭所致。眼部暴发赤热肿痛,沙涩羞明,热泪如汤,甚至胞肿难开,白睛浮肿高于黑睛,并可兼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可选服羌活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