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六腑腹胀

六腑腹胀

病证名。指腹胀属于腑气失调引起者。《症因脉治》卷三:“六腑腹胀之症,胸前胀满,妨于饮食,胃胀也。肠鸣而痛,濯濯有声,大肠胀也。小便时赤,小腹胀满,小肠胀也。气癃溺涩,少腹胀急,膀胱胀也,气满肤中,空空然响,三焦胀也。胁肋作痛,口苦太息胆胀也。此六腑腹胀之症也。”多因饮食不节,酿痰成积,湿热壅阻,气滞不通所致。治宜通调腑气为主。胃胀者,宜平胃散:大肠胀者,枳壳化滞汤导痰汤;小肠胀者,木通饮;膀胱胀者,五苓散;三焦胀者,枳壳青皮饮;胆胀者,柴胡清肝饮等方。参见腹胀条。

猜你喜欢

  • 徐澄观

    【介绍】:见徐谦条。

  • 蚂蚁丹

    病证名。小儿丹毒的一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小儿三焦风热,乘于肌表,风动火生,风火相搏,自发寒热,遍身如丹,似痧非痧,斑如雪片,上有风粟,发之多痒,烦渴焦躁者,蚂蚁丹也,以化斑解毒汤主之。”

  • 小扁藤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

  • 前后配穴法

    前指胸腹,后指背腰,前后穴位相配,称前后配穴法。如胃痛取腹部的中脘、梁门,背部的脾俞、胃俞;咳嗽气喘取胸部的膻中、天突,背部的定喘、肺俞等。以背俞穴和胸腹部的募穴相配者则称俞募配穴法。参见该条。

  • 驱虫

    又称杀虫。使用具有驱杀寄生虫作用的药物,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法。如驱蛔虫选用使君子、槟榔、苦楝根皮、鹧鸪菜(红叶藻科)、石榴皮、雷丸、榧子等。驱蛲虫选用榧子、雷丸、芜荑、使君子、大蒜、苦楝根皮、百部、

  • 清热开窍

    开窍法之一。又称清心开窍。是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的方法。此法多以芳香开窍药与清热药同用。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

  • 颓土脉

    脉象。脉来虚大无力。按之全无。《素问·大奇论》:“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

  • 腰子

    肾的别名。明·孙一奎《医旨绪余·难经正义》:“两肾即两腰子,皆裹于脂膜之中。”

  • 半边头风

    病证名。见《辨症录·头痛》。边,指边侧。即偏头痛。详偏头痛、偏头风条。

  • 运气疗法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疗法。据记载:由术者练功运气,通过手的穴位发放“外气”,达到病人的穴位,以激发病人经络中的“内气”,从而通经络、调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