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见足三里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病证名。《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因元气本虚,伤于暑湿所致发热。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亦有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宜用甘温除热。详气虚热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勇疽。见该条。
【介绍】:见刘亩条。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该篇还指出,气满闭塞,咳逆喘息等取用天容,廉泉等穴即属本法,并谓其“病恶埃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大肠,见该条。
正骨器械。出《肘后备急方》。同夹裹,详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明时攻要伤寒论》3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