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论

伤寒论

  • 伤寒论

    序伤寒论序伤寒卒病论集卷第一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卷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痉湿暍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桂枝汤方桂枝二越婢一汤方甘草干姜汤方芍药甘草汤方调胃承气汤方四逆汤方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 伤寒论

    书名。10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本书是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分。原书曾经魏晋时王叔和整理,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

猜你喜欢

  • 韭黄

    见《本草纲目》。为韭根之别名。详该条。

  • 医学三书

    见雷氏慎修堂医书三种条。

  • 悲则气消

    气消,指肺气消耗。肺主气,悲伤过度,使肺气运行不畅,久而气郁化热,热蒸则肺气消耗。《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 乳儿

    从出生后一个月至一周岁为乳儿。又称乳下婴儿,亦名婴儿。《成方切用·杂将护法》:“婴儿百日,任脉生,能反复,乳母当存节喜怒,适其寒温。婴儿半晬,尻骨已成,乳母当教儿学坐。婴儿二百日外,掌骨成,乳母教儿地

  • 肾足少阴经病证

    病证名。因足少阴肾经经气异常所致。《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欬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 榔头花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漏芦之别名,详该条。

  • 顽核疬

    病名。出《疬科全书》。多由气血凝结而致。初起只一核,圆若弹丸,不痒不痛,日久亦不增大,故名顽核疬。不须施治。惟戒郁怒及燥火生痰之物即可。

  • 白膜根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 温淫

    指温病热象炽盛。《灵枢·经脉》:“温淫汗出。”张介宾注:“温气淫泆(通溢)则汗出”(见《类经》卷十四)。

  • 臭根皮

    见《江苏药材志》。为白鲜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