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热

伏热

泛指热邪深伏于体内的发热病症。出《素问·本病论》。《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若因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热,必先辛凉以解新邪,继进苦寒以清里热。”伏热,章虚谷引申为伏邪。《重订广温热论·清凉法》:“温热郁于气分为伏热,郁于血分为伏火,通称伏邪。……凡用清凉方法,必先辨其为伏热,为伏火。热属气分,为虚而无形。如盛夏酷暑炎蒸,虽挥汗淋漓,一遇凉风而即解,故人身之热,气清即退。至其清热之法,首用辛凉继用轻清者,所以清肃气分之浮热也。终用甘寒者,所以清滋气分之燥热也。”参见发热、风温暑温等条。

猜你喜欢

  • 铜丝草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通经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肾藏精

    肾的主要功能之一。包括:①藏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②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生长发育。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

  • 清化会厌退腐汤

    《疫喉浅论·新补会厌论》方。金银花五钱,人中黄一钱五分,连翘、玄参、牡丹皮、桃仁、浙贝母、板蓝根各三钱,生地黄四钱,麦门冬、赤芍药、红花各二钱,薄荷一钱,芦根二两。水煎,日二服,夜一服。治疫喉会厌腐溃

  •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注解伤寒论》卷二:“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

  • 黄花茵陈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 竹二青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竹茹,详该条。

  • 麻疹集成

    书名。2卷。清·朱楚芬撰。刊于1824年。卷上为麻疹总论及分期论治;卷下论麻疹的各种兼证。全书共50余篇,均系集录整理前人的著作而成。

  • 散俞

    又称散穴。《素问·诊要经终论》:“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张隐庵注:“散俞,络脉之俞穴也……盖春气生升于外,故当于散俞溪谷之间而浅刺之。”

  • 背疽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五。即有头疽生于背部者。证治见发背条。

  • 藤葵

    出《开宝本草》。为落葵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