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由寒邪外袭,火热内蕴致使喉关及喉核等处色白,咽喉不适,或呈现溃烂而斑色红紫。《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寒包火,伏于肺经。白而不肿,上有红紫烂斑,脉象不数,身热怕寒,火欲外发。用六味汤加味。”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
出《本草图经》。为香薷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体质的特点。详纯阳之体条。
出《广西志》。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见本事方续集条。
药物学著作。8卷,附录1卷。琉球吴继志撰。约成书于1782年。本书是作者采集琉球群岛的各种草木药物,亲自写生绘图甚至携带实物数百种到福建、北京等地广泛咨询老药工、药农、并经反复鉴定后编写成书,其中内篇
位于颈的前上方,相当于颏部的下方,喉结的上方。《素问·刺热篇》:“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
综合性医书。6卷。明·孙文胤撰。刊于1636年。卷1阐述先天脉镜(专谈脉形),调摄养生,灵兰秘典(主要是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等);卷2~6分别介绍伤寒、温病、温疫、内科杂病、妇人、小儿、外科、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