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五苓散

五苓散

《中国药典》: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处方茯苓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120g白术(炒)180g

性状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密封,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处方泽泻(二钱半)肉桂(一两) 赤茯苓(一两半)猪苓(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备注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处方泽泻(三钱),猪苓茯苓白术,各二钱。官桂(去皮.一钱)。

功能主治治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脉浮,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处方泽泻二十五两,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各十五两。肉桂(去粗皮)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

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

小儿加白术末少许服之。如发虚热,加绵黄、人参末少许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别名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

处方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

制法上五味,捣为散。

药理作用利尿作用《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议论文文摘集》1963:327~328,将五苓散(猪苓18克、会泽泻30克、茯苓18克、桂枝12克、白术18克)研末,用50%酒精渗漉制成1:1的酊剂。另再将上述各药分别亦按上法制成1:1的酊剂,观察五苓散及其组成的单味药对大白鼠的利尿作用。结果证明:五苓散及其组成药物在给药后第1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有显着增强,其中以二苓及桂枝的作用最强。对照组药后2次的排尿率则无显着差别。第2小时各组的排尿率增加较少,第3小时则无明显的利尿作用。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用法用量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备注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椒肾羹

    药方名称椒肾羹处方汉椒30枚(去目及闭口者,酒浸1宿),白面3两,羊肾1对(去脂膜,细切)。功能主治下焦久冷,虚损。用法用量上取椒入面内,拌令匀,热水中下,并羊肾煮熟,入五味调和,作羹。空腹食之。摘录

  • 鸡腰膏

    药方名称鸡腰膏处方大鸡腰子1对(蒸熟去皮),枯矾3分。功能主治小儿胎毒及头、面、耳前、耳后一切湿疮,并羊须疮。用法用量共捣融,加顶上冰片1-2分,敷之。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 苦散

    药方名称苦散别名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吴直阁诸家名方》卷六)、吴茱萸丸(《鸡峰普济方》卷十四)。处方吴茱萸黄连白芍药(俱锉如豆,同炒赤)各150克制法上药研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

  • 加味四苓散

    《寿世保元》卷五:加味四苓散药方名称加味四苓散处方人参减半白术(去芦)赤茯苓(去皮)猪苓泽泻香薷石莲肉麦冬(去心)各等分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清心祛暑,健脾利湿。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而有热者。用法用量

  • 乌须酒

    药方名称乌须酒处方何首乌500g白首乌500g 胡桃肉90g枸杞子60g莲子肉90g 全当归60g生姜汁20g蜂蜜90g 细曲300g 生地120g麦冬30g糯米5kg炮制1.先将两种首乌洗净,用水煮

  • 仁寿丸

    药方名称仁寿丸处方附子(炮熟,去皮、脐)30克 桂心 白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杜仲(去皮,姜制,炒断丝)续断枸杞子熟地黄(洗)巴戟(去心)菟丝子(酒浸湿,研)防风各15克牛膝(酒浸)60克制法上为末,蜜丸,

  • 三加减正气散

    药方名称三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9克(连梗叶)茯苓皮9克厚朴6克 广皮4.5克杏仁9克滑石15克功能主治治湿浊郁滞,气机不宜,脘闷,苔黄。用法用量水1升,煮取500毫升,分两次服。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 桃花丸

    药方名称桃花丸处方赤石脂干姜各300克制法上药二味,研为细末,蜜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涩肠固下。治肠胃虚弱,寒气内侵,脐腹搅痛,下痢纯白,肠滑不禁,日夜无度。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一日三服,加

  • 橄榄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橄榄散药方名称橄榄散处方橄榄核不拘多少。制法灯上烧灰,为细末。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陈米饮调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济生》卷五:橄榄散药方

  • 香苏正胃丸

    药方名称香苏正胃丸处方广藿香80g紫苏叶160g香薷80g陈皮40g厚朴(姜制)80g枳壳(炒)20g砂仁20g 白扁豆(炒)40g山楂(炒)20g 六神曲(炒)20g麦芽(炒)20g茯苓20g甘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