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喉科种福》卷五。多由素属阴虚之体或内伤久病,肾阴虚损,虚火上炎客于咽喉所致。证见满口皆黄,但其黄如淡金,干净无垢,口无涎丝,外显潮热或兼腰膝酸软,唇红颧赤。或如久病痨瘵之人等一派阴虚于下,阳
①出《素问·疏五过论》。由于情志内伤,耗营伤精所致,症见形体消瘦,精神憔悴,饮食无味,畏寒,善惊,健忘,四肢痿废等。治宜益精养血,镇心安神。②《张氏医通·杂门》引陈毓仁《痈疽图形》所载“失营”,认为即
足底。《素问·通评虚实论》:“跖跛寒,风湿之病也。”
【介绍】:宋代医家。著《小儿药证》一卷,已佚。现有从《医方类聚》的辑本。
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如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详各条。
见《明医杂著》。即二便色白。详该条。
【介绍】:见王宏翰条。
见《救荒本草》。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见握灵本草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