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字诚斋。上谷(今河北宣化)人。专研妇产科,采集方书,于1730年撰《胎产心法》3卷,后经沈棪增订为5卷。
证名。见《素问识》卷八。又称四肢别离,详该条。
【介绍】:参见程邦贤条。
病名。出《疠疡机要》卷上。即疠风。见该条。
配穴方法之一。指手、足同名称经脉所属穴位上下配合使用。如《百症赋》:“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是手、足太阴经相配;“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为手、足少阴经同用等。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杧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病因情志内伤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被寒凝,以致瘀血停滞,内阻冲任胞脉不能摄精受孕。症见经期错后,经行涩滞不畅,血块较多,腹痛拒按等。气滞血瘀者,兼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乳房胀痛,治宜行气
指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达到避孕的目的。若达到终生不孕称为绝育。亦名断产、断子、绝胎。历代文献均有记载,效果尚待考证。《本草纲目》:“马槟榔核仁,欲断产者常嚼二枚,久则子宫寒冷不孕。”又“故蚕纸烧末酒下,
病证名。又名眼偏视、双目睛通,通睛。证见双眼平视前方时,一眼目珠偏斜于眦侧(称神珠将反);甚者偏斜眼之黑睛为该侧眼眶半掩或全部掩没(称瞳神反背),外观只显白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人腑藏虚而风邪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小儿晕卧,动则作呕,吐泡沫粘液,言语不利,或发癫痫等症。由于儿在胎中,孕母恣食油腻煎炒,影响脾肺功能,产生风痰所致。宜用清热凉膈、消风化痰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