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

证名。指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发热感觉。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土也,心火下陷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又“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症也。”《金匮翼·火郁发热》:“火郁者,阳气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阳愈盛则阴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参发热、阴虚发热、火郁等条。

猜你喜欢

  • 胃经

    足阳明胃经之简称。详该条。

  • 治痘大成

    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

  • 见毒消

    见《江西草药》。为蛇葡萄之别名,详该条。

  • 化州陈皮

    见《本草从新》。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 不精

    精气不足,指老年人而言。《素问·评热病论》:“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

  • 乳难

    病名。①出《神农本草经》。指分娩困难。即难产。《神农本草经》的滑石、贝母、泽泻等条主治乳难,应为产难或难产解。②指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不下之意。

  • 外热

    证名。指皮肤肌表发热。《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寿世保元·发热》:“伤寒发热,是寒邪入卫,与阳气交争,而为外热。阳气主外,为寒所薄,而失

  • 伤寒经注

    书名。13卷。清·程知撰。作者于《伤寒论》注家中认为喻嘉言能“破前人之窠臼,开后学之悟门”,但又指出喻氏《尚论篇》中经文有缺遗,编次分节或有欠妥,注解或有个人臆见,与经旨未能尽合。遂以喻书为基础,参互

  • 膨胀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荔枝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外感呃逆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