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癖

乳癖

病名。①乳中结核之一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又名乳栗、奶栗。因肝气不舒、郁结而成。此核可随喜怒而消长,大小不等,形如鸡卵或呈结节状。质硬,多无痛感,无寒热,推之可移,不破溃,皮色不变。治宜舒肝解郁化痰消结,内服消遥散加味;或和乳汤加附子七分、煨姜一片;或化圣通滞汤主之;外用艾灸五、七壮,或丁香末敷之。古代文献有将乳癖与乳痞混称者。本病类似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②癖疾之一。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八卷。又名奶癖。指哺乳期婴儿,因伤乳食所致的癖疾。病机主要在于肝脾。因乳积损伤脾胃,肝气横逆,气血瘀阻,遂成癖疾。临床表现为身瘦肌热面黄腹大,腹壁青筋怒张,胁下痞块结硬。用调理肝脾,消乳化积之剂,如消癖丸。但过于攻下克伐之药,不宜滥用,以免损伤正气

猜你喜欢

  • 汤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祖父名民望,撰有《婴孩妙诀》2卷;父名麟,他继承祖业,尤精儿科。整理家传经验,撰有《博济婴孩宝书》20卷,曾刊于会稽,均佚。

  • 石硫黄

    出《神农本草经》。即硫黄,详该条。

  • 披肩

    正骨器械。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熟牛皮一块,长五寸,宽三寸,两头各开两孔,夹于伤处,以棉绳穿之,紧紧缚定。适用于肩部骨折、断碎,尤其是肱骨颈部的骨折固定。

  • 眼科心法要诀

    即《医宗金鉴》卷77~78。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24症,外障48症。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释,内容简明实用。

  • 即孙络。《灵枢·脉度》:“络之别者为孙。”详孙络条。

  • 内伤胁痛

    病证名。指胁痛由内伤引起者。见《景岳全书·胁痛》。《症因脉治·胁痛论》:“内伤胁痛之因,或痰饮悬饮,凝结两胁;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或肾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或肾阳不足,虚阳上浮,皆成

  • 假海芋

    见《广州植物志》。为卜芥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胎元内障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胎患内障,详该条。

  • 玉函经

    脉学著作。又名《广成先生玉函经》。3卷(一作1卷)。原题唐·杜光庭撰(或认为是托名著作)。全书论述脉理,编为“生死歌诀”上、中、下三篇。重点阐析脉证关系以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后世的流通本系宋·崔嘉

  • 矫氏

    【介绍】: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载,季梁得病,矫氏指出其病因是精神、饮食等因素所致。反映了唯物主义的病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