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乔木刺桐

乔木刺桐

《全国中草药汇编》:乔木刺桐

药材名称乔木刺桐

拼音Qiáo Mù Cì Tónɡ

别名泡龙桐刺、刺通树、海桐皮、刺木通、鹦哥花

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以树皮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贵州。

性味苦、微涩,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续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关节脱臼肿痛,骨折,小儿疳积,蛔虫症。还可治尿道炎,乳腺炎等(配方用)。

用法用量0.3~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乔木刺桐

药材名称乔木刺桐

拼音Qiáo Mù Cì Tónɡ

别名鹦哥叶(《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木通根、叶、果。夏、秋采收。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7~8米。茎、枝上有短硬刺。3出复叶,有柄;小叶片近肾形,长10~20厘米,宽8~19厘米,先端突尖,基部近截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于总花梗上部;萼短,2唇形;花冠蝶形,红色,长达4厘米;雄蕊10,5长5短;子房具柄,有黄色毛。荚果梭状而弯,顶端有喙,基部有柄,长约10厘米。种子黑色,肾形,光亮。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或山沟中。分布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生物碱:刺桐定碱,刺桐碱和刺桐平碱。

药理作用本属植物中约有半数含多种箭毒样生物碱,研究较多者为β-刺桐若定碱。本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皆有竞争型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作用特点;对神经节亦有阻断作用。与箭毒不同,本类药为叔胺型而对运动终极有强大作用,如转变为季胺型(碘甲基化)后,则神经肌肉之阻断作用反而削弱,而对神经节之作用转而增强。本类药口服有效,但作用时间很短,并能引起心跳显着变慢,血压下降,故未能推广至临床应用。对平滑肌无作用,对清醒动物可引起惊厥。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驱风,健脾利湿。

复方①治头胀痛:鹦哥叶的叶适量,捣绒,在火上烤热,包两太阳穴。

②治痢疾:鹦哥叶根二至三钱,鹦哥叶果一钱。煨水服。(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米仔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米仔兰药材名称米仔兰拼音Mǐ Zǎi Lán别名碎米兰、兰花米、珠兰、木珠兰来源楝科米仔兰属植物树兰Aglaia odorata Lour.,以枝、叶及花入药。夏季花开放

  • 土贝母

    《中国药典》:土贝母药材名称土贝母拼音Tǔ Bèi Mǔ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

  • 《中药大辞典》:珂药材名称珂拼音Kē别名马珂、马珂螺(徐表《异物志》),珬(《通典》),马鹿贝(《动物学大辞典》)。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凹线蛤蜊的贝壳。一般在冬季及春季采捕。原形态贝壳2片,

  • 衡州乌药

    《中药大辞典》:衡州乌药药材名称衡州乌药拼音Hénɡ Zhōu Wū Yào别名矮脚樟(《中国药植图鉴》),木防己、十八症、九皮英、托食茶、消食树(《广西药植名录》)。出处《本草图

  • 阴香皮

    《中药大辞典》:阴香皮药材名称阴香皮拼音Yīn Xiānɡ Pí别名广东桂皮(《中国树木分类学》)。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树皮。原形态阴香《岭南采药录》),又名:坎香草、阴草

  • 冠唇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冠唇花药材名称冠唇花拼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野藿香、牙皮湾[傣]、广藿香[云南]来源唇形科冠唇花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

  • 防已

    药材名称防已拼音Fánɡ Yǐ英文名Fourstamen Stephania Root,Japanese Snailseed Root汉中防已 Yellownouth Dutchmanspipe Ro

  • 柠条籽

    药材名称柠条籽拼音Nínɡ Tiáo Zǐ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种子。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功能主治止痒,杀虫。复方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黄

  • 草原老鹳草

    药材名称草原老鹳草拼音Cǎo Yuán Lǎo Guàn Cǎo别名红根草(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红根草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观察》)。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草原老鹳

  • 榆拟层孔菌

    药材名称榆拟层孔菌拼音Yú Nǐ Cénɡ Kǒnɡ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榆拟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mitopsis ulmaria(Sow.ex Fr.)Bo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