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两胁下痛

两胁下痛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猜你喜欢

  • 寒化

    ①运气术语。指气候寒冷。《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②指疾病性质变为寒性。《医宗金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多端不齐也。

  • 大补大泻

    针刺手法分类名。指手法较重,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均属此类

  • 抢舌风

    病名。《喉科心法》:“抢舌风,着力咯出血,即愈。”即飞扬喉。详该条。

  • 免蓐

    出《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 神明

    ①指神或精神。《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②指日月星辰。《素问·五运行大论》:“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

  • 鱼鳖草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 漏汗

    证名。指汗出如水,漏泄不止。又作灌汗。多因发汗太过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漏,一作灌)。”漏

  • 水蜡烛

    见《广东新语》。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 中医儿科学纲要

    书名。江苏省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合编。全书分总论、各论二篇。总论介绍了中医儿科发展的概况和儿科病诊治的基本知识。各论分证介绍了儿科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内容简明实用。1960年由人

  • 齁嗽

    病名。指哮喘咳嗽鼻息有痰声者。《不居集》卷十五:“齁嗽,齁者痰声,即远年近日喘哮咳嗽也。用糯米泔水磨茶子滴入鼻中,令病人吸入口内服之。”参见咳嗽、痰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