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国志·方技传》。即小产。详该条。
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下肢踝以下部分,由踝、跖、趾组成,上接胫。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白矾,详该条。
【介绍】:见第五伦条。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二。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治同双喉痹。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谿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位于眶下缘与眼球之间,正视时直对瞳孔。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并有眶下动、静脉分支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
《洞天奥旨》卷十一引岐天师方。地肤子一两,防风二钱,黄芩三钱。水煎取汁,另取猪胆二个取汁同煎,涂搽患处。治风热疮。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